宿龙宫滩

宿龙宫滩朗读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只是说家乡?

译文

浩浩荡荡的流水,在滩头时抑时扬。奔驰的流水令人疑心是闪电划过,惊起的白浪就象是浮霜一般洁净。

大梦醒来,只觉油灯罩着一轮光圈,深宵将尽,微雨送来清新的凉爽。为什么我们通宵达旦的谈语,说来说去都是说的家乡琐事?

注释

龙宫滩:在广东省阳山县阳溪上。

汤汤(shāng):大水急流的样子。

抑:低。更:又。 扬:高。

激电:电闪雷鸣。

惊浪:大浪。浮霜:浪头的泡沫白如浮霜。

梦觉:梦醒。晕:灯照水气而生的晕圈。

宵残:天亮之前。

连晓语:夜间说话到天亮。

参考资料:

1、[唐]韩愈著.韩愈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30

2、汤贵仁.韩愈诗选注:历代名家与名作丛书,1999年:44

3、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2711

4、杨友庭著.韩昌黎诗文研释: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12:31

宿龙宫滩创作背景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德宗死,唐顺宗李诵即位,大赦天下。韩愈遇赦北上,离开阳山途经龙宫滩时见其景险奇,触景生情。于是便作了此诗。

参考资料:

1、汤贵仁.韩愈诗选注:历代名家与名作丛书,1999年:44

2、杨友庭著.韩昌黎诗文研释: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12:31

  该诗前四句是写龙宫滩之险奇,接下面两句则是诗人触景生情,景心互动,产生了共鸣。特别是那“宵残雨送凉”之句,天将破亮,可还是浙浙沥沥地下着小雨,小雨送凉,这个“凉”字在此既是写实又是写感。阳山是个山区,气候宜人,加之龙宫滩这个特殊之地,又是“宵残”之时,确实是个地道的“凉”。再个是诗人含冤遭贬阳山一年之多,满腹的委屈和压抑,平时犹如一把无名之火,燃烧在心头,终焦躁不安。今幸遏大赦,当然自觉自待,“凉”在心头了。这一个“凉”字写活了诗人独享的快意。

  该诗最后两句写到:“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此景此地,此时此情,一旦梦醒,自然会心情激动,睡意全无,打开开心的话匣,套套不觉一直说到天亮,说的是故乡河阳老家都是他最最思念的地方。该诗另一半想必是他回朝后,要大展宏图,实现他不懈追求的宏愿。该诗情景相融,浑然一体,主题明朗,语序流畅,是历代中华诗词中一枝独秀的奇花。

  此诗中写尽了水势之浩荡,波涛之汹涌,惊涛令人如闻狮吼,骇浪激流快如闪电。就连经验丰富、见过无数大风大浪的船老大,对此情景也不敢掉以轻心。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韩愈朗读
()

猜你喜欢

壮岁辽东戍,归来一钓翁。功名符止水,师友剩高风。

断碣苍烟外,危矶夕照中。桐江有遗迹,寄托古今同。

()

金声楚楚见雄词,玉质温温识令仪。春水鹅群当墨沼,晓星鸡语傍书帷。

忽惊沧海遗珠久,始觉青云荐剡迟。今日鹏程应九万,别情不尽送行诗。

()

小民饰虚诈,水燥而火湿。呵之不肯起,犹向马前泣。

()

哀乐常过人,有意谁能会?见君诚恨晚,惨惨心相醉。

立朝难久安,一去志讵遂。徇名亦烈士,独往何所畏。

()

我家肇造自皇祖,我祖分茅守西土。嗣予理国日兢兢,宁敢流连纵歌舞。

宁王吹笛岐王醉,肉盘多少申王妓。猎车十乘走南山,浪说齐王多快意。

()

名途尘海浩难亲,黄叶门前一尺深。五亩桑麻荒旧隐,十年书剑负初心。

客愁不奈贫多感,老色偏随病见侵。奏赋相如今白首,倦游空有茂陵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