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其他范文 ]

    其他范文 发布时间:2023-11-15 16:35:05 更新时间: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7篇作为一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七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1活动目标了解“朋友”的,学...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7篇

    作为一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七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1

    活动目标

    了解“朋友”的,学会与别人交朋友。认清自我,让别人愿意与自己交朋友。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2.课前每位学生各剪三颗红五角星,以便上课时做游戏用。

    3.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交流收获,解读“朋友”

    导语设计:世界华人成功学激励大师陈安之先生说:“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也就是说要和成功者交朋友。可见,我们要成功,交朋友很重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更重要。为了同学们现在和将来的成功,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叩响友谊的大门,努力寻找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1.交流收获。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交友的格言、故事等,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启示。

    明确:(1)交友名句:

    ①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②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交友故事:

    ①管宁割席,道不同不以为友;

    ②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

    ③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2.解读“朋友”。

    (1)教师出示“友”字的小篆写法,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

    明确: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

    (2)教师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让学生讨论它看起来像什么,并解释其。

    明确:“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

    小结:通过对“朋友”两字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朋友”的理解为平等而友好的人际关系。平等意味着重视而非歧视对方;友好则意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带来痛苦,而且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益处。

    活动二:聆听故事,辨别朋友

    1、请班同学以下说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在我______的时候(横线上可填:考试、痛苦、生病、开心、获奖、生日……),朋友———————(横线上填写朋友的表现。)

    2、同学们听完故事后,一起来思考:故事中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为什么?

    3、教师个别提问,引导学生掌握辨别真假朋友的标准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体验交友经历,并从一定的情境中学会辨别真假朋友,掌握甄别真假朋友的标准。为下一个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三、我评我选,体验互动

    1.教师教师活动规则:每位同学拿出三颗红五星,在红五星上写上班中最喜欢的同学姓名及喜欢的理由。全班四组同学依次开展送星活动,每位同学要将手中的红五星送给班里最要好同学。活动过程中同时播放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有一个朋友是你》

    2.比一比:班里哪位男、女同学得到的红五星最多(即:有人气),并请上讲台,在学生的掌声中给予颁奖,最后对同学们在红五星上写出的理由进行归纳。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欢迎的同学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不受欢迎的同学有什么品质?如何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4.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和发言内容,进行小结,归纳以下结论:

    友谊技巧:

    (1)平等互惠,学会体谅朋友的难处,相互给予与分担。

    (2)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

    (3)坦诚相待,坚持原则,绝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情。

    [教学提示]通过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力、锤炼语言的能力,可以检验学生对“朋友”一词理解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朋友”这一。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体验受人欢迎的快乐,从活动中归纳总结出受人欢迎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避免了“满堂灌”式的教学。

    活动四:活学活用,自我反思

    请你结合自身情况,思考一下,如何交到更多的好朋友,需要做哪些具体的改变?把这些具体的行为改变写在纸上,比如:“言行上应该变得更有礼貌”,并与大家分享。

    总结:交友看起来很难,如果你真正明白了“朋友”的真谛,并积极得在生活中去实践它,平等而友好的对待身边的同学,想必会有很多同学愿意与你为友!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人恒敬之。交友之道也就在于此,后祝大家尽快交到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掌握交友的关键点,给涉世未深的学生提些改变一生的交友忠告。

    活动五、自我认识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了解了你,你对自己和同学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将活动中的自我介绍写成一篇文章,或为你的朋友写一段介绍文字。不少于400字。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积累雅致的二字词语,生动的四字词语。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能力,提取整合的能力。

    2、研读精彩语段,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品味赏析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3、学习本文的写法,培养学生将感受到的美转化为语言文字的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印度文化的博大精深。

    2、学生感受中国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各种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片断练习。

    教学难点:研读精彩语段,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品味赏析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诵读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一、自学奠基

    1、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作者作品简介。

    3、课下注释及课后字词预习展示。

    二、交流展示

    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3

    学习目标: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第一则《期行》)

    一、自主学习:

    1、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辨形。译重点词、句。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去。(注意省略的成分)

    二、合作交流

    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三、质疑讨论

    〈1〉友人末到,陈大丘就独自走了。你是陈大丘,你会怎么做?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这个“时年七岁”的孩子?

    〈4〉“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5〉假如第二天陈大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

    第二则《乘船》)

    一、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俱:一起。幸:(古义:幸而、恰巧)、(今义:幸福)。尚:还。

    辄:当即。可:肯、同意。舍:抛弃。守:难道。

    所以:……的原因。邪:相当于“吗”,表疑问。遂:于是,就。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

    二、合作交流:四人小组结合课文注释进行翻译,并派代表向其它小组质疑。

    三、质疑讨论

    1、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优劣?

    3、比较《期行》和《乘船》有什么不同?

    4、比较《期行》《乘船》的写作特点:

    (《期行》行文简洁,故事情节紧凑,中心意思深刻,耐人寻味。)

    (《乘船》行文简洁,故事情节完整,通过对比,揭示了文章中心。

    总结:

    通过本文两个小故事的学习,我们主要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围绕对课文中所阐明的主旨——“诚信”,联系社会现实,结合生活实际以“诚信”为题材写一段话。

    课堂检测:

    《世说新语》两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世说新语》是由组织编写的。(2分)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

    ⑴俄而雪骤(俄而:)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

    ⑶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期日中:)

    ⑷太丘舍去(舍去:)

    ⑸尊君在不(不:)

    ⑹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3、《咏雪》中两个比喻哪个更好?(4分)

    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4分)

    5、"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4分)

    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4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4分)

    8、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3分)

    9、释词:(4分)

    日中:()舍去:()

    无礼:()引之:()

    10、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分)

    11、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3分)

    13、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4分)

    答案:

    1、刘义庆

    2、⑴俄而:不久,一会儿⑵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⑶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⑷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⑸不:通"否"⑹委:丢下,舍弃

    3、"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4、"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5、略

    6、略

    7、元方,语言和行为

    8、守信用、讲礼貌。

    9、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礼貌;拉元方

    10、"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11、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2、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13、略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文本的特点。

    2.发现句子的特点,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表达方式的多样,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

    3.认读积累古诗,拓展运用。

    结合课文中人物对话,对照课文进行练习,加深对神话文本特点的认识。

    1.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好习惯。

    2.学习自主识字。

    3.加强对古诗词的积累,丰富知识储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神话文本的特点。

    难点

    感受神话故事中句子的神奇。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花的名称。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自由读文中出现的三段话,想想这组对话的大概意思是什么?你懂得了什么?

    2.指名朗读。说说获取了什么信息?

    3.同桌、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4.联系自己平时阅读的情况,把好的读书经验向同学们介绍。

    5.教师向学生推荐有关神话故事。

    二、识字加油站

    1.自由读词语。

    2.同桌之间互相读。

    3.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

    4.齐读。

    5.理解词语意思,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说说下面的词语让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

    1.自由读文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词语,集体正音。

    3.再读词语,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由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人物或故事。

    4.全班交流。

    5.总结: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把这些词语背下来,多日积月累些词语。

    (二)读下面的句子,感受想象的神奇。

    1.老师范读,领读。

    2.学生齐读。

    3.同桌交流、讨论这三个句子神奇的地方。

    4.组内交流,然后各组推行代表在全班汇报。

    5.学生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6.指名谈谈从课外书中读到的感到神奇的句子。

    四、日积月累

    1.各自轻声读“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小组齐读——大声自由读。

    3.品味古诗的意思,并且试着读出感情。

    4.指名再读诗句,师生评议。

    5.练习背诵,指句背诵。

    6.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诗句。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3.尝试学习创作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童话故事。

    4.掌握续写的写作要领,学会续写作文。

    重点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

    1.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2.理解童话是幻想和现实巧妙结合的儿童文学样式。

    3.童话中形象的塑造。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二、正音听读

    1.携()手嫉()妒对峙()

    踽踽()独行温馨()淙淙()

    潺潺()花团锦簇()

    2.老师范读1-3段,要求同学听难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范读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

    三、朗读设疑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清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讨论交流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

    (明确:有大象。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羊、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河马。麻雀、斑鸠、小毛驴等30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明确: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3.构思特点

    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全文写了30余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

    基于上述构思,课文可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4.默读,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写。

    五、质疑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

    1.浏览课文

    浏览要求与策略:

    ①浏览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画出描写骆驼的句子。

    ②思考:骆驼是以怎样的形象出场的?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

    2.讨论交流

    ①初登场时骆驼的形象

    明确:描写特点一瘸一拐高大

    身姿雄伟

    不大喊大叫谦虚

    只默默地走踏实

    “一瘸一拐”的形象并非完美,但这样写其实更能突出骆驼的高大,这说明骆驼是带伤上阵的。作者告诉我们,它去年冬天“为了送一位旅客”,“冻坏了一条腿”,这无疑增加了骆驼寻宝的困难。这里还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在鹦鹉的眼里,骆驼是“又傻又瘸的家伙”,不配和自己“一同去寻宝”。骆驼正是凭着这股执著的“傻劲”,瘸着腿,忍着痛,不顾路途遥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②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明确:作者着重写了骆驼通过“夹扁谷”时的艰辛:

    二、研读比较

    1.为什么骆驼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呢?请学生齐声诵读第11段“这是一头身姿雄伟的骆驼。……只是默默地走着。”

    明确:三个比喻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忍饥耐渴”、负重致远的特点,也写出了他能克服重重困难的原因,字里行间充满着对骆驼的赞颂之情。

    2.其他动物在寻宝的路上表现如何?为什么有这些表现?

    明确:①“火烧火燎”地去寻宝,一路吵吵闹闹、一片混乱的样子。

    ②遇到困难,如黑熊。

    ③生性好斗的金钱豹和大灰狼。

    (动物的这些表现源于他们寻宝的动机,可以说它们是各怀私心走上寻宝之路的。这些描写都从反面有力地衬托了骆驼的形象。)

    三、朗读体悟

    朗读第14段,想象这段景物描写的画面,体悟历经磨难而今“柳暗花明”的胜利者的心情。

    四、领悟深意

    ◎思考:骆驼有没有找到宝贝?在它眼里什么才是宝贝?

    明确:在骆驼眼里这些才是真正的宝贝,因为这些植物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骆驼寻宝的动机比其他动物崇高许多,作者这样写立意十分明显,即通过骆驼的举动来告诉读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宝贝。

    五、提高升华

    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讨论:怎样对待财富?如何

    获取财富?(允许同学畅所欲言,鼓励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观念和合作“双赢”的现代观念,都是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

    六、总结活动

    1.活动方式

    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学会总结。

    ①主题方面:通过骆驼寻宝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技巧方面: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2.规范结论

    主题:描写了一个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骆驼的形象,颂扬了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突出的写作技巧:衬托手法。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6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要点点拨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u猎()

    (4)喧嚣()(5)yīn哑()(6)静谧()

    (7)cuàn夺()(8)螽斯()(9)吮吸()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二、整体感知

    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三、品读赏析

    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五、学习小结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达标检测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

    (二)课内阅读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关于食物,我遇到了与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2)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6)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1、第(1)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这几自然段的说明中你可以看出蝈蝈吃哪些食物?

    3、“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文章并没有直接写绿色蝈蝈吃哪些食物,而是领着读者去发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一种说法应怎样说?

    6、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2)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7、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认为蝈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三)拓展阅读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1)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单独地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2)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金属笼里的情况,将在后面予以介绍。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3)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以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是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4)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幼虫完成卵孵化时,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5)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从视觉点稍稍向上,恰好在圆柱体顶端,此刻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6)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情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1、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监视”在句子中的含义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就语言特点上来看,此句属于何种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4、从全文看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蟋蟀的出世的?请用文中的关键词语来回答。

    5、本文除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之外你还能找到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6、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法布尔告诫我们观察事物需要怎样的品质?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这样的品质?

    7、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布封”你了解多少?请把他的情况写在下面。

    答案18、绿色蝈蝈

    学习过程

    1、(1)gōu(2)梧(3)狩(4)xiāo(5)喑(6)mì(7)篡(8)zhōng(9)shǔn

    2、(1)弱肉强食(2)隐隐约约(3)连续不断(4)惊慌失措

    3、(1)句子: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野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作用:很生动地写出了蝈蝈在夜晚发出的细小的声音,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句子:它们对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作用:这样写显得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把蝈蝈吃食的情景描绘

    地活灵活现,很是吸引人。

    4、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5、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6、略

    7、略

    8、略

    9、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达标检测

    (一)D

    (二)课内阅读

    1、描写;外形特征;喜爱之情。

    2、蝉、很甜的水果、金龟子一类的昆虫、青草。

    3、不能去掉,因为这里是猜测“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带着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4、告诉读者,知识来源于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勤于动脑,就会有新的发现,激发了人们的探索欲望。

    5、意思是说蝈蝈的打颚非常有力,钳子非常地锐利,很容易就把猎物的肚子划开;绝大多数的俘虏都会被它开膛破肚

    6、(1)拟人(2)设问(3)比喻7、从外表特征、生活习性、作者对它的态度等方面去回答即可。

    (三)拓展阅读。

    1、保持高度警觉,耐心,细致,不错过任何观察机会。

    2、打比方;生动说明(文艺性说明);生动地说明了母蟋蟀产卵的特点。

    3、不能,因为“大约”表示估计、推测,不确定,是个约数,去掉后说明就不准确了。

    4、时间顺序;如:“时至六约的第一个星期”“两天过后”“产卵后十五天左右”“不久”等。

    5、如

    ①作比较: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可以了解两种不同昆虫的各自特征,夜对不够熟悉的蝈蝈加深了印象。

    ②列数字: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准确地说明了母蟋蟀每次产卵的数量。

    6、耐心,警觉;如:观察母蟋蟀产卵的全过程就体现出他的耐心、警觉。

    7、布封,法国学者、作家,主要著作《自然史》。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篇7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四,预习指导: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愠罔殆谓哉焉诲

    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五,教学过程:

    A、三分钟演讲

    B、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C、文言文入门:

    教师讲解: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

    3、通假字

    4、朗读与背诵

    5、四种特殊句式:

    D、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E、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

    (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F、指导翻译第1—5则:

    处理方法:

    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

    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

    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G、指导背诵

    H、小结

    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则明白了什么是学习方面的道理。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