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2024年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模板5篇

分类:文库日期:2024-03-11 19:00:38


主任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学校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4年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模板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2024年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模板 篇1

一、工作目标

今年以来,教育部连续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五个文件(简称“五项管理”),为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教育部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方案。

二、组织机构

成立XXX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学校“体质健康”工作。

组长:XXX(党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XXX(党支部委员、副校长)

XXX(党支部委员、副校长)

成员:XXX(教导主任)

领导下组下设办公室在教导处,XXX任办公室主任,XXX、XXX、XXX、XXX、XXX、XXX、XXX成员,具体负责学校“体质健康管理”相关工作。

三、工作举措

我校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己任。

1、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引导。

2、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3、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我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4、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我校建立“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篮球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

5、积极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学校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

6、做好体质健康监测。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全校各班级必须严格按照课表开展体育课,做到有课前设计,保证体育课的上课质量,不得让学生自由活动或者简单应付。各科教师必须按时下课,不得占用学生的课件活动时间。中午课间活动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各班级不得占用,必须保证学生充足的课外活动时间。体育教师要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确保学生测试达标。各班级要加强学生理健康教育,从作业、测试等方面减少学生身心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方案的落实,学校“体质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督导,进行责任追究。

全体教职工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认真落实好“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对学校的工作安排不上心、走过场的,对工作蜻蜓点水、不认真落实的,学校将进行追责问责。特别是交差了,造成工作失误的,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交上级部门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24年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模板 篇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预防肥胖、近视眼等健康问题,提升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水平。特制定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师生。

一、健全责任机制

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体质健康工作会。体育组拟定体质健康监测计划。

二、器材经费准备

1、活动场地平整、干净、布局合理、符合要求。

2、体育设施及设备不存在安全隐患,达到国家器材配备标准。

3、管理人员及时登记造册,并落实使用登记制度。

4、每年学校用于体育设施设备购置资金不低于规定标准。

5、两大球类场地、器材建设方面符合规定标准。

三、活动情况安排

1、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每周4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时间。

2、保证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提供优质锻炼资源,加强体育家庭作业指导,协助家长落实在家期间坚持锻炼1小时。

3、体育课上教师全程指导,学生不离开教师监管,体育课训练包括体育技能、体能训练、健康知识和活动游戏。

4、上午下午各进行一次眼保健操,由大队委派人检查。

5、每学期召开一次运动会,并有活动资料。

6、每年学校组织一次体检活动。每期进行一次视力测查。

四、体质健康监测

1、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文件要求,建立“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体系。

2、监测坚持科学、统一、系统的原则,做到组织严密、取样客观、操做规范、结果正确。

3、德育处牵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学校体育组、保健室协同各班班主任共同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小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4、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5、体质健康测试严格执行工作程序,遵守操纵规定,使用国家指定的测试器材和数据汇总方式,实行技术监视和医务保障制度。

6、学校学生可以通过监测结果公告和监测报告等获取有关信息。

7、按规定时间及时将本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数据,报送至“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

五、近视防控

1、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近视眼防控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的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把近视眼防控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近视眼防控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4、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的合力。

六、健康监测管理

1、学校每学期对学生健康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测,填写学生健康档案。

2、班主任每学期至少上两次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反映在班主任工作记录上。

3、学校宣传体育活动和健康用眼。

2024年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模板 篇3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我校体育工作的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完善体育管理机制,明确个人职责

牢固树立和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正常开展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锻炼效果。学校对此十分重视,由学校教导处主管具体的体育工作,3名体育教师工作目标明确,在开学初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了每个年组本学期的活动计划,确保全体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都能得到全面锻炼。

二、强化措施,加强体质监测

1、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保证学生每天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有序开展及各半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落实和完善阳光体育大课间制度,并有效实施和开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减少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

2、保证开齐上好体育课

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情况按照上级要求开齐各年级体育课程,一、二、三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四、五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规范课程内容,规范教师行为,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我校按照教育部要求的每年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做到每年秋季对学生进行检测,规范监测方法,严格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并将监测结果在规定时间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学校专人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校长为实施第一责任人。

4、体质健康测试。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分年段进行测试。

一、二年级项目: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

二、四年级项目: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50米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

五、六年级项目: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50米跑、400米跑、1分钟

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

三、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校文体生活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竞技体育,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材的必经之

(1)课间操

学校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由体育老师按时组织。建立课间操常规,严格纪律,保证课间操顺利开展。成立课间操检查小组,在精神面貌、出勤人数、动作质量等方面,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每学期一次的课间操检查评比,由科任组长打分后公布成绩。强化学生正确认识锻炼身体的含义。

(2)班级体育锻炼

学校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大课间间操余下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由各班主任负责,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帮助各班把体育锻炼纳入班级教育计划,做好组织发动工作,进行思想教育,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

(3)体育竞赛

学校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为出发点,在保证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和课间操的基础上,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原则,按季节气候的不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力争通过这些体育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身体,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内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

由学生与家长共同设计多项体育项目,包括长跑、跳绳、俯卧撑、仰卧起坐、健身操、呼啦圈等等。

四、家校携手,加强安全教育

1、做好学生、教师、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懂得增强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让教师重视学生体质健康,让家长支持学校开展学生提高体质活动。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合理制定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的计划与内容,做到科学、合理、易操作、安全性强。

3、加强学生运动安全教育,在日常体育锻炼、测试、竞赛活动中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对安全事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024年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模板 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牢固树立“快乐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狠抓体育教学六认真工作,强化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设,大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坚持开展学生体育训练工作,积极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本着“求实、创新、协作、奋进”的精神继续做好体育工作,力争在各项体育竞赛中争创佳绩。

二、工作要点

(一)开发体育组课改内容资源,深化课改研究。

开发新课程内容资源,体现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基本要求的体育课程内容,是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和实现课程目标,为此急需解决的操作中的现实问题。

1、组内采用集体备课。

2、加强备课制度,所有教师均采用统一备课格式

3、积极开展课堂观察和课例研究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课程标准和整体把握教材培训

(二)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1、执行好体育课程标准,上好每节课,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2、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好单元计划及做好教例、案例和课堂观察课例研究的资料积累。

三、具体工作内容

1、积极实施“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加强大课间活动的指导和评比。

2、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时,任课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确保安全无事故。

3、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成立多支对体育运动喜爱的学生体育社团

4、继续抓好趣味田径、花样跳绳学生的技能练习,努力提高运动质量,调整好场地安排与进退队伍的纪律秩序。

5、优化课堂结构,提高40分钟效率,重视课的密度和强度,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使体育课成为学生提高体质的主要途径。

6、每年开展体育节系列活动。举办校田径运动会,开展两项以上单项竞赛,提倡“集体项目竞赛”。

7、抓好学校各运动队的训练工作,逐步提高我校田径、健美操和门球运动队的训练水平和运动水平,为区级比赛打好基础。

8、备课要求。

(1)认真备课,保持两周余量;

(2)每学期教研组检查备课两次;

(3)认真参加培训及教研组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9、上课要求。重在培养兴趣,重在全面提高。

(1)进一步加强思想进修学习,不出现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

(2)熟悉课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底有收获

(3)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不上无准备的课。

10、做好学生每年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及时上传有关数据。为班主任提供准确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确保学生健康卡上的数据完整、准确,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2024年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模板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培养体育锻炼的能力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管理长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按照《关于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目标

1、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3、做好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到2022年,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50%及以上。4、加强体育家庭作业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健全家校沟通方式,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

二、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措施

一阳光快乐大课间-“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根据《甘肃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课业负担专项治理方案》中“确保中小学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规定,根据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学校制定“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健康成长”的阳光快乐体育大课间活动制度,让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广泛掀起“走出来””动起来””“赛起来”的热潮。

1、快乐大课间活动时间

上午:10:00-10:20

11:05——11:15

下午:16:55——17:55

2、快乐大课间活动内容

1上午:10:00-10:20

七、八年级:集体跑步、跳绳、

九年级:集体跑步、1分钟跳绳

2上午:11:05-11:15

眼保健操

3下午:16:55-17:55

七、八年级:分年级参加体育活动

九年级:身体综合素质练习

1分钟跳绳、足球运球、篮球运球过杆、掷实心球、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米跑、1000米跑选择性循环练习。

3、快乐大课间实施措施

1活动量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负责,要提前安排好活动内容的顺序以及活动量,要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

2活动要有实效,要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能满足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活动开展不仅要追求形式,更要讲究实效,最后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检测。

3根据春夏秋冬的自然交替,活动安排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重新安排。

4各班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活动,因地制宜形成自己的特色。

5对学生要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各班要制定出全面的、细致的安全制度,同时教师要高度负责,要组织好指导好,以防为主,做到器械保护与人员保护相结合,杜绝事故的发生。

4、快乐大课间组织与管理

1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快乐大课间中去,各任课教师与所教班学生一起活动。班主任落实好自己班的活动器械,按学校安排的活动内容进行,保证按要求达到人人有活动,活动有器具;按学校分工的活动场所开展活动;每天值班领导对各班开展的体育活动进行检查督促,纳入班级量化考核:每次活动都有老师带领,确保活动安全。

2鼓励班级和学生自制和自备体育器材进行活动

3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项目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活动项目的具体要求。

4实行学校领导负责制,体育活动由分管校长负责,其他人员全员参与,全力配合。各年级组、班主任要根据职责认真组织学生按时活动,培养学生活动兴趣,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并用自己亲身实践来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入活动;体育教师负责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负责组织体育活动的全过程,并协调班主任组织好所带年级活动。

5切实做好安全工作,确保安全第一。教务处、总务处对器械、场地随时进行跟踪,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终止学生的活动。

6各班要保证学生全员参与,除生病请假的外,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学生会纪检部全程监督、检查,记过纳入班级考核。

二规范体育课-掌握健身技术技能

1、开足课时。按照文件要求,中小学学校每班每周安排3课时体育与健康课。各年级组各班要严格执行教务处的课程安排依据学校课程总表开足开全体育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和挪用体育课时。

2、开全内容。体育课程各年级的教学内容都有严格的安排虽然体育教师可以打破编排顺序实施教学,但学年内应该完成所有规定内容的学习。在教学内容的执行上,不能有删减,有选择。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是必尽的职责和任务。

3、提高体质。体育课要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兼顾培养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三方面任务,依据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安排适当的运动负荷,采取有效教学手段,有计划的分学段提高学生体质。

三体育社团活动一-聚焦“教会、勤练、常赛”

学校每年春季举办一次球类运动会,秋季开展一次田径运动会,积极参加市、区各级体育比赛活动:根据条件适时组建足球排球、乒乓球等社团,于每天早晨和下午活动课时集中训练。

四“家庭健身作业”培养居家健身习惯

利用微信、钉钉等搭建网络教育平台,体育教师担任管理者将国家体育教育方针政策、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学生体育课堂表现、体育课余锻炼指导意见等信息及时上传,提高家长的认识,方便家长能及时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运动锻炼情况,掌握学校体育活动的动态,以及学生体质锻炼的方法等。

五体质健康检测一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健康

1、学校制订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制度和公告制度。体育教师班主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按要求配备场地、器材设备,对全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检测、干预、指导、汇总、统计、分析管理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撰写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2、建立常态化的学生体质检测制度。认真做好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上报工作,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每年9月至12月,上报测试数据。

3、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在全面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抽测,学校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向本校全体学生、家长公告本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与相关学生体质健康数据。

三、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要求及保障

1、成体质健康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陈占红史响南姚金琴

2、提高认识,增强对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全校上下要牢固树“学生健康第——”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认识到运动对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物质作用以及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精神方面的作用。提高广大教师及家长对学生体育课、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健身社团、日常锻炼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向学生普及健康知识,让学生重视健康生活、积极锻炼、强身健体。

3、增强责任心,切实做好校内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要上足上好体育课,落实“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坚决落实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组织好上、下午大课间体育锻炼。眼保健操让学生会做、真做,保护视力。积极开发开设体育运动类校本课程,组建足球、篮球、乒乓球、排球、田径等社团,使学生基于兴趣和热爱广泛参加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教务处要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按照上级要求规范操作,按时准确上报有关数据。

4、家校联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各年级组各班要做好与家长交流沟通工作,把学生校外锻炼1小时落到实处。体育教师要根据学校要求布置校外体育作业,使健身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班主任要随时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饮食、睡眠电子产品的使用等,确保学生身体健康。

5、强化督查评估,促进工作落实。教务处要在充分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完善体育质量评价办法,引导广大体育教师认真落实通知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使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不断规范。政教处要把学生每天两次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班级考评,督促各班认真组织、确保实效。

标签:2024年   小学   体质   健康管理   实施方案   模板   5篇  

本文永久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