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2024党事迹优秀8篇

分类:事迹日期:2024-04-07 20:13:36


一篇有效的材料能够凸显弘扬正气,评选先进的效力,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难免会遇到要写事迹材料的情况,职场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党事迹优秀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党事迹篇1

张桂梅是一名贫困山区基层教育工作者,她是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也是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坚守贫困地区40多年,她全身投入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

张桂梅说:“我那个班里几乎都是山里的少数民族,这些学生真的是很穷,他们冬天就穿一两块买的塑料凉鞋,我不知道这个地方怎么会这样,我真想进山里去看看”。山区的贫困刺痛着张桂梅的心,她开始意识到,帮助贫困山区女孩获得教育,才能有效的阻断家庭的贫困,她开始四处奔波筹款,克服种种困难,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

学校建成后,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为育人之基,用红色教育树人铸魂,让16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2001年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成立,张桂梅又成了许多孩子的“妈妈”,给予了福利院孩子无私的呵护。福利院孩子吴思思说:“每天晚上妈妈因为工作忙,几乎整天都在学校,但她还是会每天抽时间回来看我们。妈妈每次回来对着我们都是甜甜的微笑,我们就会感觉特别的温暖。”

张桂梅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百名优秀母亲”等荣誉称号。将一片丹心奉献给了她热爱的地方。她说,“就是要解救山里的孩子们,因为我是党的一员,还是想为这片土地做点事”。

2024党事迹篇2

中午1时许,位于五一广场的皇冠火宫殿的厨房里,七八个火炉并排呼呼地吐着火苗,把整个厨房蒸得像个桑拿间,一排厨师正在炉前忙碌着:翻炒、掂锅、调味、装盘,即使开着大功率的抽油烟设备,油烟味仍然呛人。此时,厨师长贺意奇已经在厨房里工作了4个小时。

每天早上9时,老贺就来到厨房,洗菜、熬高汤,做好各种菜品的粗加工。10时30分,厨师们开始提前吃午饭,11时正式开始迎接客流高峰。煎炒烹炸,一直忙碌到下午3时许,过了午餐时间才能休息会儿。

下午4时30分,老贺又要开始为晚餐做准备,5时迎来晚餐客流高峰,虽然晚上9时30分是正常下班时间,但由于长沙人有消夜的习惯,为保证客人及时吃到新鲜的菜品,老贺常常要到凌晨才能下班,一天要在厨房站上10个小时。高峰时,店里一天要卖四、五千片臭豆腐,小龙虾要卖上千斤,而这么多的菜品,全来自老贺和同事们挥舞的锅铲下。

为别人做菜多,自己吃得少。

“越是节假日,越是我们忙的时候,当厨师快20年了,基本没有陪家人吃过团年饭。”今年过年7天假期,老贺一天也没有休息,平时周末也特别忙,“我晚上凌晨回家,孩子已经睡了,周末也不在家,孩子常说,几个月都没见过我了。”

当厨师是个苦差事,从学徒开始就不容易。老贺告诉记者,当学徒,前5年都不会让你做菜,而是打基础。先在水台站一年,学处理鸡鸭等活禽以及水产品。然后在案台2年,切配菜,练刀工,最后才能在炉子边看师傅炒菜,帮忙装盘等,这又是2年。熟能生巧。多年来,老贺早已练就了一手绝活,剖条活鱼一分钟,萝卜丝、豆腐丝在他手里能切成缝衣针大小的细丝,而做菜时放调味料,老贺只要用勺子一掂,就能不多不少,让味道刚好。老贺19xx年开始入行,踏实肯干的他10年后当上了厨师长。因为技艺精湛,他还曾获得湖南烹饪技术大赛金奖。

做菜也要创新。除了为客人们做出可口的菜肴外,作为厨师长,老贺每天都要和其他厨师研究讨论,改进菜的口味,创新菜式。“最近,我们改进了口味小龙虾,用的是猪骨熬成的汤,客人们都说口味更好了。”客人的夸奖,在老贺看来就是对自己的辛劳最好的回报。

2024党事迹篇3

张,女,2001年12月出生,现在中心小学五三班就读,学校广播员,曾荣获市、县、校级“三好学生”和校级“十好标兵”荣誉称号。

她,肩负着梦想前行,用四年时间完成五年的课程,每到一个新的集体总能很快地融入、成长。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总散发自信、健康阳光的气息,能很好的继承并展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等传统美德,又能践行新时期少年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热爱自然等新的社会主义美德标准。她,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弘扬着社会美德,用自己的心灵在纸墨书香中感知社会美德,这正如她的名字——张书颜。

该生进取心强,勤奋好学,小学一年级起就表现优异,二年级分班后一直担任班长职务,每年都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三年级分班后很快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三年级全部课程和四年级学期课程,在三年级下学开学初直接进入四年级就读,学习效果良好,成绩一直位于班级前列。

该生爱好广泛,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在惠民书法学校每期都获得一等奖,小小年纪已通过国家古筝六级考试,还代表学校参加县里组织的古诗经典诵读表演获得一等奖。

该生在家庭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力所能及为父母分担家务,勤俭节约,自理能力较强,对父母心怀感恩,父母为她做的事情都会说声谢谢。

该生真诚善良,汶川地震不但在班级踊跃捐款,还到红十字会设置的捐款点奉献爱心。同校的小女孩得了白血病,她将仅有的三百元压岁钱全部捐出。每次爱心捐献都能起到带头作用。在她的建议下,从前年起,整个家庭一直在捐助丫山完小的一位贫困少年。

该生举止文明,敬畏自然,爱护环境。红灯停,绿灯行成了习惯,不随地吐痰,做事认真,待人热情,彬彬有礼。课余时间经常和同学一道在校园里拾捡垃圾,维护校园的清洁。

该生从小喜欢阅读,儿时起在奶奶的怀抱中听《小手撕不破》的故事,稍大些,自己阅读图文并茂的故事书,现在已经尝试阅读古典名著。在古文化的浩瀚海洋中汲取知识的甘露和美德的力量。在《十万个为什么》中感知科学的无穷魅力,对科学的孜孜探求养成了活跃敏捷的思维。

该生不但用少年真实的心灵感知美,践行美,还力所能及的弘扬美德,作为学校广播站播音员,时常将校园内外的好人好事进行传播,不仅自己受到熏陶,还美化全校师生的心灵。心怀美德,一快乐前行。

2024党事迹篇4

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社会是这样,家庭也是这样。高台县黑泉镇十坝村一社的邢玉芳、常国武家庭,她们是千千万万家庭中普通的一户家庭,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善良努力创造富裕美满的生活,守护着自己最平淡的幸福。

家庭和睦乐融融

邢玉芳与常国武于1999年组建家庭,结婚17年来夫妻俩在生活上互敬互爱,相敬如宾,孝敬老人、教育孩子,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人们都说最难处的就是婆媳关系,结婚后,公公婆婆一直把儿媳当成自己的闺女看待,邢玉芳也把两位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来孝敬,经常给她们买新衣服、陪她们聊天,讲讲外面发生的一些趣事。2009年公公瘫痪在床,邢玉芳两口子毫无怨言地照顾着公公的生活起居,为了使半身瘫痪的父亲能尽快恢复健康,常国武四处寻医问药,每天下班后为父亲按摩手脚,帮助父亲做运动,希望让父亲能早日好起来。看到丈夫那么累,邢玉芳疼在心里,忙完了地里的活,拖着疲惫的身子抢着为公公端饭送水,以尽儿媳的孝道。2010年公公因病去世后,邢玉芳又继续担负起了照顾婆婆的重任,直至12月婆婆去世。她们也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由于受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两个女儿虽然小,但很懂事,在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自理能力强,都是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大女儿多次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

勤劳致富奔小康

以前邢玉芳和丈夫常国武依靠传统的种植小麦和玉米增加收入,投资不少而且很辛苦,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在进行农作的同时,她们一直坚持学习,寻找创业商机。2006年乡上鼓励发展胭脂鸡养殖,夫妻俩觉得养殖业创业起点低,加上政府对规模养殖都有扶持政策,创业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缺少资金又没有养殖专业技术的境况下,真正搞起养殖,其困难可想而知了。但她们以过人的勇气,多方筹措资金,起早贪黑,苦心经营,自此开启了她们家的养鸡事业和致富梦想。创业之初由于技术不成熟,管理不到位,也亏损了不少,但她们并没有灰心,为了解决养殖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她们不断研读书籍,虚心请教别人,积极参加培训,经过艰苦奋斗,她们的养鸡规模已发展壮大,养殖年经济收入达到了5多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致富不忘众乡邻,当她们看到其他养殖户因为养鸡技术落后、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鸡效益不高的现象,邢玉芳和常国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帮忙提高他们的养殖水平,让乡亲们的腰包都慢慢鼓了起来。

热心公益促和谐

文明和谐的家庭不但要求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和睦相处,在社会上也必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在公益事业上,邢玉芳家庭更是不遗余力,无论是村上号召爱心捐赠还是同事邻里有困难,她们家庭都有一份爱心表示。,邻居的儿子常宇杰不慎烫伤,需要做多次植皮手术,近十万元的高额医药费对于本来就贫穷的农村家庭无疑是个天文数字。邢玉芳夫妇得知这一消息后,便走村串巷,呼吁同村农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孩子渡过难关,为小宇杰募捐一万八千多元。如今小宇杰已基本恢复健康,又开始上学了,邢玉芳夫妻俩商议,每年常宇杰生日她们都会送去一份小礼物,让宇杰在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关爱下快乐健康的成长。邢玉芳还先后荣获“2013年高台县道德模范”、“黑泉镇和谐家庭标兵户”等荣誉称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播种文明,收获幸福。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只要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要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2024党事迹篇5

在20xx年度首批淳安县学习强国.学习之星评比中,我校xx、xx、xx三位老师荣获学习强国.学习个人之星的光荣称号。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自上线以来,我校党支部迅速按照教育局局党建办要求建立学习组织,动员指导全体党员教师下载安装学习强国app,实现了党员教师全覆盖。

为有效激发党员教师的学习热情,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强国线上学习成为常态,我校党支部安排专人负责,每天提醒党员教师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每天对党员教师的参加活动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在学校党建工作群中及时公布,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中开展学习交流分享活动,并通报学习情况。

荣获县学习个人之星的xx老师说:现在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点开学习强国学习,海量的图文、音视频资源扑面而来,不仅丰富了知识储备,增进理论修养,还提高了思想觉悟和为教育服务情怀。

现在我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已完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扩面工作,所有非党员教师学习组团成功创建,并开始热火朝天地学习。

学习强国平台的使用,使我校全体教职工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不断向纵深发展,在平台上学习已逐渐成为全体教职工的日常习惯和自觉行为。

2024党事迹篇6

网络电教组担负着全校的网络和电教工作,人员少,任务重,时效性强,加之学校网络设备众多,网络环境复杂,故障时有发生,可哪里有故障,哪里就有网络电教组组员的身影。为满足教学的需要,为保障好几百台教师笔记本电脑和办公台式电脑的正常工作,组员们热情服务,认真修理,耐心交代注意事项,深得教师们的好评。

学校网站是对外宣传的窗口,为能与时俱进,几经改版,数易其稿,使之水平始终雄居全省最前列,校园电视台是培养学生能力、展示学校形象的舞台,每一次的校园新闻背后,都包含着电教人员的艰辛,半个小时的节目背后,是十几小时的摄像、录像、编辑、制作。作为一所三湘名校,山麓迎来送往,对外接待活动十分频繁,对内团队活动也百花齐放,每次大型活动从班级预赛到彩排和决赛,无论多久都要坚持在机位上,头晕目眩、废寝忘食,日以继夜,迎难而上。为了学校的发展,网络电教组的每个人都是舍小家顾大家,保障了每项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山麓扬美名,就是每个网络电教组组员努力工作的精神原动力。

2024党事迹篇7

王,一个普通人的名字,在我们齐七小区居民的心中却有着强烈的震撼作用,这种震撼不是来自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来自王家庭长期以来默默无闻为小区居民普及科学文化、为丰富小区居民健康快乐的业余文化生活,所作出的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退休以后的王夫妇俩,是小区志愿者队伍的成员,也是文明小区的积极参与者。他们与女儿、女婿住在一起。女婿王尚杰,不仅是小区的文艺骨干,还在周家渡各小区文化生活的舞台上,留下了熠熠生辉的足迹。他们一家,温馨和睦、其乐融融。看书、看报、制作科普宣传版面、写读书笔记、收集整理各种健康科普等信息是他们的一大爱好。倡导终生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闲暇之余,家庭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使家庭不仅是生活的港湾,更是共享学习乐趣、提高生活品味的舞台。

十年前,王阿姨正是通过家庭学习的心得体会,在小区组建了老年读报小组。她深知小区内有些老人因缺少精神食粮而难与人沟通的困惑,动员老年朋友一起加入到读报小组中来。使小区老年朋友有了一个了解国事、天下事的窗口,提供谈天说地侃新闻、倾诉心里话的场所。为了满足老年人特殊的学习需求,王阿姨备足了功课。如:通俗易懂的国内外形势的宣讲,和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科普新理念,或解答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子女的纠纷问题等。如:5.12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大地震的消息传来,地震来临如何避险?教会老人们如何应对地震小常识的同时,也动员他们一起参与慈善募捐,为灾区人民献爱心。她的读报小组,曾被周家渡街道评为优秀读报小组的光荣称号。

十年前,为抵制陋习、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同时也与小区居民共享由新科学带来健康新生活的成果,王阿姨自觉肩负起小区普及科学文化的重任,在楼道里设立了科普园地。把科学生活的理念以宣传版面的形式传递到每家每户,每月一期刊登在楼道的科普园地上。大到世博、奥运、文明礼仪知识方面,小到一日三餐的饮食起居,内容包罗万象。如:使用家电节能的小窍门、人人养成健康行为、防止肥胖也应该从娃娃抓起等。并不失时机结合突发事件及时编写科普小常识。如:浦三路加油站发生爆炸事故,出了主题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机的宣传版面。并不定期刊登宣传规范文明行为的漫画系列插图,挂在楼道内。

年高79岁王阿姨和她81岁的老爱人,为了使科普宣传版面做得既图文并茂又美观大方,花费了很多心思在里面。学剪纸、学绘画、练写仿宋字、学写毛笔字,每一块科普宣传版面都凝聚着他们夫妇俩大量的汗水和心血。在王阿姨家里,常常可以看到夫妇俩,你来写字我磨墨;你来剪纸我画画。一期期精美的科普宣传版面总能吸引居民们的眼球,更是得到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十年来,使科普文化知识从楼组传播到小区十个楼组乃至整个小区。

十年来,王阿姨夫妇俩制作的宣传版面,共有167块;十年来,王阿姨自始至终辛勤地耕耘着她的读报小组、楼组文化象一颗螺丝钉,默默无闻地奉献在小区科普事业上,难能可贵!她的家庭是周家渡社区科普示范家庭,名副其实!

一个立足小区、发挥特长,用满腔热情为我们齐七居民区普及科学文化作出很大贡献的王家庭,在崇尚科学文化的今天,无疑是我们周家渡社区科普示范家庭的杰出代表,功德无量!

2024党事迹篇8

作为奋战在水利战线的一员,我发自内心地赞扬袁隆平院士,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自己的信仰,脚踏实地,造福人民。

首先,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员,身处教学科研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院系学校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教学做精、科研做强、专业做大着眼一步一个脚印。

其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

再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金融教研主任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同志,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伞”,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专业和院系全局决策,统一认识,理顺关系,全力以赴把及教学科研培养工作办成、办好、办到位。

最后还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院士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深深地激励了我,作为大学教师我们的收入不算丰厚,但是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却是极为崇高的,我要尽自己全力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平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鼓舞了我们,更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作为水利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贯彻县委、局党委的各项安排布置,积极努力工作。从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和标准来不断督促并提高自己,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标签:事迹  

本文永久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