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2024年地理知识点高中总结必修一 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通用11篇)

分类:范文大全日期:2024-03-06 20:20:00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理知识高中总结必修一篇

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三种。

风海流:形成动力为大气运动,规模很大。例如,西风漂流、信风带内的洋流。

密度流:由密度差异引起,多出现在封闭海域与外洋之间。例如,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红海与印度洋之间。

补偿流:分为水平流和垂直流,多在大洋两岸。例如,赤道逆流、秘鲁寒流。

按性质

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寒流两种。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多由低纬流向高纬或为下降流。典型的有,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多由高纬流向低纬或为上升流。典型的有,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按地理位置

洋流按地理位置分为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沿岸流四种。

赤道流:分布于赤道附近海区。例如,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

大洋流:分布于大洋中心,这种洋流类型较多。

极地流:分布于极地海域。例如,南极绕极流。

沿岸流:分布于沿海海域,受陆地影响大。例如,我国的沿岸流

地理知识点高中总结必修一篇二

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

-->

-->

地理知识点高中总结必修一篇三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

4.空气密度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

地理知识点高中总结必修一篇四

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

(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

(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地理知识点高中总结必修一篇五

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海水在盛行风的吹拂下,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因此洋流的流向和分布与地面风带模式及其分布有着密切关系。

除了盛行风以外,还有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实际的大洋洋流分布,如下图。

规律

1.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在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在南极大陆的周围,陆地小,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地理知识点高中总结必修一篇六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反思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培养起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地理知识点高中总结必修一篇七

又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挪威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可以逼近高纬度;冬季,湾流的水温要比周围海水高出8摄氏度以上,加上流量极大,因而对沿途气候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等温线在北大西洋东北向北凸出。

地理知识点高中总结必修一篇八

1、气候资源:特点(共同点、独特之处)、开发利用(农业与种植制度、日照与街道方位、风与城市规划、交通线的选址、飞机场的选址)

2、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生产(大陆架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五个渔业地区和四个渔场及成因)、海底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大陆架矿产资源与开发、深海锰结核、海洋能源)、海洋空间利用(港口腹地、港口建设的陆域和水域条件、世界石油运输线、围海造田的利与弊)、海洋的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3、陆地资源:四个特点、能源资源(常规资源和新能源)、陆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尤其是能源资源与社会进步)

二、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台风(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源地是冷高压、冷空气南下形成冷锋)、干热风(对华北农业的影响)

2、地质灾害: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泥石流产生的三个条件)、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地质灾害的防御。

地理知识点高中总结必修一篇九

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地理知识点高中总结必修一篇十

一、海陆分布:

1.海陆面积比:七分海71%三分陆29%

2.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3.无论怎样平分地球,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课本33页图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陆地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面积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许多岛屿合起来叫群岛面积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7.七大洲的轮廓图

8.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11.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12.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

13.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

既被赤道穿过,又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

14.环绕南极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15.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按顺时针方向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16.各大洋濒临的大洲:课本33页七大洲、四大洋图

各大洲临的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2、次要原因:人类活动。

3、证据: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的古河流及水井等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坝。

二、大陆漂移假说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2、主要内容: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大海。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三、板块的运动

1、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2、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3、板块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火山、地震带:集中在板块的交界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板块的运动:挤压和张裂;

阿尔卑斯山欧洲: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地中海将消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

红海将扩大: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运动。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7、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判断:

如果在某地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如果在某地发现了大量的陆地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地理知识点高中总结必修一篇十一

本部分内容主要考点有: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

常见考点考法

常见误区提醒

标签:2024年   地理   知识点   高中   总结   必修   通用   11篇  

本文永久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