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精选16篇)

分类:范文大全日期:2024-02-20 23:07:57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去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4、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行、三角行和圆,并能准确地说出名称,了解它们的特性。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行、三角行和圆,并能准确地说出名称,了解它们的特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去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平面图形卡片

学具:各种形状的积木、白纸、彩色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的衣服上贴着五颜六色的平面图形粘纸)

师:小朋友们,陈老师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呢?生:是。

二、说一说“新朋友”的名字

课件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行、圆。

师:那你们知道“新朋友”的名字吗?

三、初步感知,描述“新朋友”的特征

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呀?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生1:长方形长长的。师:说得正棒。师顺手从衣服上剥一个长方形贴在学生身上。师:送你一个长方形做朋友。其它的图形依照以上教学。

四、游戏“搭积木”,探究平面图形的家哪里?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1、先用手摸一摸积木的每个面,再搭。2、讨论平面图形住在立体图形哪个地方?放钢琴曲,小组合作搭积木。“图形朋友”象以上送给表现好的学生。

五、给“新朋友”拍照片

出示课件,师:你们想不想给这些新朋友拍张照片呢?生:没照相机怎么拍呀?师:你们有铅笔和白纸嘛,想想办法。学生拿积木、铅笔、白纸探究尝试。学生把行体压在白纸上用铅笔描下来。组织用这种方法描画,然后把图形剪下来。图形朋象送友奖励表现好的学生。

六、联系生活,找“平面图形的家”

1、课件出示交通标志,说明这也是平面图形的“家”。说出以下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出温馨提示,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说一说,教室里有哪些平面图形的家?

七、做中得——拼一拼

观看美丽的图形王国,请小朋友当图形王国的总设计师,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行、圆进行拼图,设计美丽的图案。

八、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你能给这节课起个名吗?生: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行、圆”交朋友(师板书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篇二

认识平面图形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

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 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篇三

:教科书第34、35页。

1.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3.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和空间观念。

: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等),每个学生准备两张白纸。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看一看,老师拿出来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出示:牙膏盒、魔方、易拉罐、乒乓球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出示三棱锥,问:你认识这个图形吗?(这个图形叫三棱锥,它也是立体图形)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图形?(学生自由说)教师把这些物体一字排开,让学生从左到右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

二、认识平面图形。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摸一摸,问:你有什么感觉?摸的的面是什么形状?师:谁来摸一摸,老师手上长方体的长方形在哪?(学生找出长方形)

2.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上找图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指名说,教师把学生找到的图形从立体图形上分离出来,贴于黑板上,师:这些图形是物体上的一个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4.让学生说说: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

5.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形状画到一张纸上吗?请学生演示各自不同的方法,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沿长方体的一个面画出长方形。师:你会画吗?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画出并剪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各2个。

6.师:请根据这些图形的形状,把样子很像的放在一起。让学生给各种形状找家,把相同的图形贴在黑板指定的地方。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指名答)

7.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边想边在空中画教师说的形状。

8.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若干,让学生快速辨认形状,以抢答形式进行。

三、联系生活实际师: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或三角形的?学生自由说。

四、发展练习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组合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展示出来。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谈收获。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篇四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2、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3、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玩中学,学中玩,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认识四种平面图形。

体验面与体的不同。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若干;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若干;课件。

案例

师:开学到现在你们已经结识了许多新的好朋友,徐老师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

那你们知道我这位大朋友的名字吗?

今天,我们这儿又来了新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和它们交朋友呢?

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那你们想不想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评析:根据小朋友喜欢交朋友的特点引人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你认识它们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

评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2、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呀?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不要求完整,能说出点意思就行。

3、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做完游戏你们就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玩搭积木游戏。搭积木小朋友在幼儿园时经常玩的,不过,今天在玩之前徐老师提一个要求:先要用手摸一下这些物体的每一个面,然后再搭。

(2)小组活动。

(3)欣赏各小组作品。

(4)这些新朋友都藏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哪儿能找到它们呢?一起来找找。

(5)各小组讨论:老师走下来倾听、指点、鼓励。

评析:通过玩搭积木的游戏,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4、小朋友,我们来给这些新朋友拍张照好不好?有没有办法?用什么办法?

(1)讨论得出方法:把积木放在纸上,用铅笔描下来。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提示有印泥、橡皮泥)

(2)小组活动。

(3)说说你用什么形状的积木画了一个什么图形?(课件出示)

评析:通过给新朋友拍照片的活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画出的是圆。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归类:请小朋友把描画下来的图形整理一下,分分类。

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评析:有对比就有鉴别,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能正确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

把儿童引入生活场景,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以及平面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儿童进入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摸、描、分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

1、找一找

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让学生给这些图形分别找到家。

评析:丰富学生对图

形的感知认识,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拼一拼:

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设计一幅美丽地图画。

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形式组织教学,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合作与互助,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录下来,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下。

反思

1、把数学还原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幼儿园和平时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见过或听说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对这些图形他们并不十分陌生。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早已玩过的搭搭积木游戏,只是教师在此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在搭之前先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一个面。学生在摸、搭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更有了新的发现。这是以前玩积木时所没有留意的。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种突然的感觉,不需花费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师稍稍一指点,学生细细一琢磨,与生活经验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在学生的游戏中得出来了。

2、一改以往的奖红五星、小红花的方法,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作为奖品奖给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学生学习情绪非常高涨。

3、以借交朋友之线索来串联知识,(叫什么名字图形的名称;长什么样子图形的特征;住在什么地方体会面在体上;给新朋友拍照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给新朋友找家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又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篇五

学生在一年上学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根据他们各自的特征能区分和辨别出它们。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由于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平面图形与平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材通过描一描、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生”,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深刻的区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另外,创设了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思考,顺理成章地区分各种平面的图形的特征,并通过交流、讨论等活动,归纳整理出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1.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

2.在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对比、归纳、概括以及动手操作等能力。在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验“面在体上”,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各种活动之前,要求学生听清要求,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审题的习惯。

4.通过创设多层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并在交流、讨论、汇报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

体验“面在体上”,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多媒体课件、十二组立体图形积木、十二组磁性平面图形,十二块白磁板。

在以教材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及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和操作体验等教学方法。创设了下雪了,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导入新课。仅接着设计了摸一摸、描一描、分一分、找一找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发现这几种平面图形的特征,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总之,整堂课学生就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数学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一、故事激趣 复习铺垫。

1.故事引入,猜动物的脚印。

师:冬天来了,大森林里下雪了,小狗、小鸡、小鸭子、小马高高兴兴地来到雪地上玩耍,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小狗画(梅花),小鸡画(竹叶),小鸭子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2.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师:这时,几个老朋友也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图形,学生说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3.介绍三棱柱和四棱柱。

师:还有两位新朋友也来了,它们是三棱柱和四棱柱,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4.师:它们手拉着手,也在雪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他们可能画出什么图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知识。

设计意图:一年级小学生天性活泼,喜欢听故事,用下大雪了,小动物留下深深的脚印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拓宽的学生的知识层面,知道不同动物留下的脚印各不相同,顺利成章地暗示出立体图形留下的脚印也不尽相同,为下面的学习内容,埋下了伏笔。

二、自主操作 体验特征。

(一)摸一摸,初步感知“平面”。

1.明确活动要求。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篮子里拿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摸一摸它的面,感受一下这些面是怎么样的。

2.学生在小组里开展摸一摸的活动。

3.交流、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摸的是哪个立体图形,它的面摸起来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会说:我摸的是长方体,它的每个面都是平平的。我摸的三棱柱,它的每个也是平平的 当学生说到圆柱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圆柱的上面和下面是平平的,而侧面是弯曲的。

4.揭示“平面”的意义。

师:这节课,我们只研究立体图形上平平的面,我们把这样平平的面叫做平面。(板书平面)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立体图形上的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除了圆柱的侧面以外,其余的立体图形上的面都是平平的,构建了“平面”的概念,让学生深刻理解“平面”的含义。

(二) 描一描,体验“面从体生”。

1.引导学生思考画平面图形的方法。

师: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搬到纸上呢?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要是有困难的,可是在小组里一起讨论一下办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的方法:描一描,印一印,剪一剪 老师要肯定学生想出的各种办法。

2.明确画图要求。

师:我们就用描一描的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搬到纸上。活动之前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第一个要求: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立体图形,描下几个不同形状的平面。

第二个要求:描完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画的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的哪个面上描下来的。听明白要求了吗?开始吧!

3.学生开展描一描的活动,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的作品。

4.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描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同学描出的图形。看看哪位小朋友最会听,最会学习。

师:能说说你这个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上的哪个面描下来的吗? 让学生指着立体图形的面,说画法:我描出的是长方体上这个长长的面。我描的是正方体上这个方方的面。我描出的是圆柱上这个圆圆的面。

5.揭示“平面图形”的意义。

师:这么多的图形,全都是从立体图形的平面上描下来的,它们都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图形)

设计意图: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以描的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很好的帮助学生体会“面从体生”、“面在体上”,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分一分,体验特征。

1.明确活动要求。

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些平面图形按形状分一分类吗?(能)在活动之前,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第一个要求:请小组长把袋子里的平面图形卡片倒在小白板上,四人小组一起想一想,哪些图形是同一类的,就把它放在一起。

第二个要求:分完后,说一说每一类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为每个小组准备各种图形若干个)

2.小组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师巡视指导,请一生到黑板上进行分类。

3.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分好了吗?请小组长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小组长上前展示小组的分类情况。

4.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名称。

(1)认识长方形。

师:你们为什么把这三个大小一样的平面图形分成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手指着长方形这类图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类图形都有四个尖尖的角,四条直直的边,其中有两条长长的边,两条短短的边。(说明:由于学生还没有认识边的概念,在这里,要跟学生介绍边的意义。) 师小结特征:说的多好啊!只要有这些特点的平面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长方形。(在这类图形的上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

师:这一类图形又是怎样的呢?(手指着正方形这类图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类图形也是有四尖尖的个角,四条直直的边,并且每一条边一样长。 师小结特征:同学们真会观察,像这样有四个角,四条边,每一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在这类图形的上面板书:正方形。)

(3)认识平行四边形。

师进一步引导:你能用手比画一下这两条边是怎样斜的吗? 学生比画并说明:这两条边都是向同一个方向斜的。

师小结特征:你真会对比啊!像这样有四个角,四条边,其中有两条边向同一个方向斜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4)认识三角形。

师:这一类图形又是怎样的呢?(手指着三角形这类图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些图形都有三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 师小结特征:像这样有三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边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5)认识圆形。

师:最后一类图形又有哪些特征呢? 引导学生说特征:这些图形没有尖尖的角,没有直直的边,圆溜溜的。

师小结特征:像这样没有尖尖的角,没有直直的边,圆溜溜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形。(板书:圆形)

5.深化“面从体生”的思想。

利用课件,师进行引导:在长方体上,我们能找到长方形,在正方体上能找到正方形,在圆柱上能找到圆形,三棱柱的上面能找到三角形,三棱柱的侧面还能找到长方形,四棱柱的前面是平行四边形,上面则是长方形。

小结:同一个物体的表面可能找到不同的平面图形,我们在讲的时候一定要指明是哪个物体的哪个面是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把不同的平面图形进行归类。其中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概括等数学思考方式,才能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图形分成一类,这样各种图形的特征就显而易见了。

(四) 找一找,进一步感受“面在体上”。

2.学生在小组里找一找、说一说。

3.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表达。如:书本的上面是长方形

4.欣赏生活中的平面图形。(课件出示)

师:早上去上学,小区里的篱笆上有平行四边形,到店里喝早茶,糕点上有平行四边形,吃饱了来到学校,我们学校门口都能找到好多平面图形:伸缩门上有平行四边。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篇六

邵瑞琼老师在设计上以“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基(需)求。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习。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带了什么形状的玩具?”“这些玩具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这是复习,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二、突出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数(素)养的培养。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

(2)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后,提问:“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此处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三、有效设计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习题还是巩固练习,都能紧扣教学内容、符合低段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又将触角伸向周边的学科,实现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后。陈老师出示的各类安全标志,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再讲:图形的名称等。这是学科整合的良好体现。

本堂课值得探讨的方面有:

(1)在学生画出了各类不同的图形后,陈教师对作品作了展示,此时可否让学生将作品分分类,这样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又能渗透分类的思想,进一步突破“长方形、正方体(形)”异同点比较的这一难点。

(2)教师的语言技巧。如评价的有效性、提问指向的明确性等。在课中老师曾提问:“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学生的回答各异:如正的、方的、方方正正的……此时,教师的评价如果能够有所侧重,有意识地将比较本质的词句再说一说,可能会更助于学生认识图形,以及学习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描述的意识。又如课的结尾处,要求学生涂一涂时,教师的要求是“选一个涂一涂”而学生的操作中是“选一类涂一涂”,这需要更准确的语言引导。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篇七

“认识平面图形”,以往老教材是先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而新教材认为是先有“体”再有“面”,“立体图形”是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而平面图形是抽象出来的,所以先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再教学平面图形。

这一课时教材的编排先是学生活动,用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描,得到一些平面图形,接着给这些平面图形分类引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描”的活动突出了“面”在“体”上,但是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去描,似乎为了“描”而“描”,学生不知目的价值何在,思考了一阵竟也想不出合理的让学生去“描”理由,以前也听到过有教师“给长方体拍照”这样的说法,我觉得也不正确,因为“拍照”不可能只拍一个面的,这样说也未免牵强了些。另外,学生在幼儿园时就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了,于是我想这节课的目标主要应是两点:一是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二是能进行辨认并能在原有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这四个平面图形的样子。

首先出示上节课认识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回忆旧知。接着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还要了解几个新朋友,同时出示这四个平面图形,问:认识它们吗?学生大多都认识,分别说出了它们的名称。接着,我告诉学生:“这些新朋友啊是从我们昨天认识的老朋友身上跑下来的,猜一猜,长方形是从谁的身上跑下来的?”其实这个问题原来是“想一想,长方形和下面的哪个图形有关系?”当时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指向不够清晰,但一时想不到其他,今天上课前提醒了一下自己本课的两个重点,课中忽然冒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适合刚入学孩子。学生说:“长方形是从长方体上跑下来!”我说:“是吗?那拿出一个长方体验证一下吧!为了让自己和别人能看清楚,建议小朋友用你的笔把利用长方体得到的长方形留在你的纸上。”学生很聪明,把长方体放在纸上,描了起来。我收集了几幅作品进行展示,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之后我又提出疑问:“为什么从同一个长方体上跑下来的长方形却有大、有小,有胖有瘦呢?”这时虽然有的孩子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在思考,一个孩子清楚地说:“因为长方体放得不一样,第一个长方形是横着放得到的,第二个长方形是……”我想通过这样一个小环节学生应该或多或少加深一点有关“体”和“面”的印象,感悟到一点有关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当然有特殊的,但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认识,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一下子很精确没必要也很难)。

接着认识正方形,我同样请学生猜一猜,再象刚才一样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描后我问:刚才从长方体上跑下来几个不一样的长方形,现在从正方体身上跑下几个不一样的正方形呀?学生说:只有一个!因为画出来的都一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又说出了“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都是一样大的。”

但是时间过得太快,没有来得及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的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一环节挺重要的,在学生的寻找、表述中可以进一步分清“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实在遗憾。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篇八

“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一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使学生既对几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想的渗透,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教师能认真领会课标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玩积木”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一种玩具,几乎家家都有。“玩积木”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能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对四种图形的认识,教师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这样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3.重视学生的体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1)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

(2)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

(3)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总之,“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方面,都能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篇九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这节课我的安排是这样的:

2、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第二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各个物体的面。在上面的环节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通过合作操作,在玩中学、学中玩,乐此不疲,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

3、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并且在小组里面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学生兴致很浓,个个都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整节课学生都在想学乐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在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房子图,思维还是没有得到拓展开放。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引导加强。另外,我在教学中没有把握好时间,导致没有时间将四种平面图形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篇十

1、认识平面图形的内容编排在《认识立体图形》之后,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问学生“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这一问题情境,既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也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更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有用,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本节课是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来完成的,利用“摸”面、“找”面、“画”面、“说”面几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体会“面”由“体”的得和“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在画一画这一环节上,学生通过合作操作,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也得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合作与交流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小组成员应该互帮互让。因为在老师让他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立体图形的时候,学生们并没有因为没拿到最心仪的物体而有微词,也是高高兴兴地拿起其他物体与同组小朋友进行交流,有个别学生与别的同学商量着互换手中的物体。

3、在让学生操作得到平面图形之后,我直接要求学生把图形贴到黑板上各种图形所在的相应位置。在贴的时候有几个小孩把位置贴错了,给其他小孩多了一个重新分类的机会,这样的既把学生的作品做了展示,又让学生把各种图形进行了分类,并且初步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为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对面的感知不够,我的引导也不够到位,如学生说出有的面是有点粗粗的,次次的,而有的面是滑滑的,我没有及时指出这是材料的质地问题,而是直接把话题引到“面是不是平平的”上来。这样对平面图形的“平”字的理解就有点不够。

2、在设计“面”由“体”得时我没有为学生准备这么多的材料,如剪刀、印泥等。也没有引导学生说出得到平面图形的多种方法,比如用印泥印、用剪刀剪下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用铅笔沿着立体图形的边描等,大部分学生直接用铅笔沿着物体的面的轮廓画。这样的结果体现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说是打了折扣。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篇十一

本节课要求学生人人都要动手参与,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探索。而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给了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思一下我的这节课,有着成功的地方,更有不足之处,下面我就以下三方面对我的教学进行一下反思:

1、让孩子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时,我把复习旧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富有儿童情趣的“变魔术”从口袋中依次变出四种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让学生来猜猜它们都是那些数学朋友,猜对了我就用课件展示它们,再人人动手、动脑,通过摸,初步感受物体的面,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使学生轻松地进入了新课,同时对数学充满了兴趣,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2、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

在探索阶段(体,到,面的认识)我设计了找、画、说、做、拼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学生通过找、描、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并体会面在体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描一描,画一画这一环节中,通过设计富有童趣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欲望。而且,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孩子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美

在学习了新知之后,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平面图形,利用平面图形组成漂亮的图画时,孩子们明显很兴奋,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了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有趣图形他们都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不仅很有用而且数学还很美!

1、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有待提高,特别在学生对于学具的操作上,大部分孩子很听话的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了,还有一小部分的孩子总在摆弄自己的学具,等我讲到下面的部分时,这部分孩子就没有听到,也就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效率也降低了。

2、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中的引导不够明确,使少部分学生在操作时无目地,教学设计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实际操作时,孩子们却是截然不同的表现,例如有的孩子在小组活动时仅仅是个旁观者,而没有真正的投入到活动交流中去。这也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关注每一个孩子,力求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篇十二

二、教案背景

《平面图形的镶嵌》是在苏科版八上教材中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呈现的。课标中已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注意与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

三、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分析:本课是在信息环境、资源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图形的镶嵌,理解构成镶嵌的条件,在发现只用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镶嵌的基础上,上升到任意三角形、四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再将图形的镶嵌知识由平面拓展到空间。通过学生思考,相互讨论,动手操作,丰富学生对镶嵌的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二)资源环境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及各种有效的资源既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又能使学生活跃思,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为此,我构建了图形镶嵌的图片资源、拼图动画资源、现场实物操作资源等环境。在思考、操作、欣赏与提高各板块的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欣赏图形的镶嵌、感受到图形镶嵌的魅力;在合作学习、快乐体验中达到学习目标。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最后学生在欣赏图片中,将图形的镶嵌知识由平面拓展到空间,从而达到了活动的高潮。

(三)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1、我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的程度上受着兴趣、情感的支配。

2、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异刺激,可使其充分集中注意力,更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从儿童心理学角度看,儿童具有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所以我同时又在信息环境的氛围中采用具体、形象的教学形式,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清楚的了解到图形镶嵌的实质。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思维活跃,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为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主体地位,构成了探究式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方法:本课力求突出数学综合实践的特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图案欣赏——探究镶嵌——拓展应用”的模式展开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课件展示拼图的图片。【本课开始展示拼图的图片,勾起学生美好回忆,拉近生活和数学的距离,再辅以上述问题,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课件上展示生活中瓷砖的图片。

师:生活中,地砖铺地,墙砖贴墙,都要求砖和砖之间不能重叠,不留有空隙,而且要把地面或墙面覆盖。从数学角度看,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使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没有重叠地铺成一片,这就叫做平面图形的镶嵌。

【从生活中铺瓷砖的事例中,提炼出平面图形镶嵌的概念,学生便于理解。】

(二)探索活动:

师:只用同一种全等的图形,哪些图形可以镶嵌呢?先从最简单、最特殊的平面图形开始究。

生:先研究等边三角形。

生:也可研究正方形。

师:我们就从这两种图形开始研究。

师:用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可以镶嵌平面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前准备好的边长是5厘米的等边三角形集中到一起。)生:可以镶嵌!

师:全等的等边三角形为什么可以镶嵌平面?

生:我知道了,等边三角形的3个内角和为180,可以构成一个平角。6个内角可以在一个顶点处构成一个周角,因此可以镶嵌。

师:很好!用全等的正方形可以镶嵌平面吗?为什么呢?

(可以!有了前面的问题做铺垫,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了。)生:正方形的4个角可以够成一个周角,在一个顶点处构成一个周角,因此可以镶嵌。

师:全等的任意三角形可以镶嵌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学生热烈的讨论着,教师深入到各小组,倾听学生们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的讨论,对其中合理的回答给予肯定,对有困难的小组及时进行指导。)

生:可以的。任意1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都可以构成1个平角。用6个这样全等的三角形可以进行镶嵌。我是这样镶嵌的:

师:回答的非常完美!(学生给予热烈的。掌声。)

师:全等的任意四边形能否镶嵌?请小组讨论。

生:任意1个四边形的4个内角可以构成1个周角,而且在镶嵌的时候要把相等的边互相重合。(学生答毕,教师展示课件中任意四边形可以镶嵌的动画,学生一目了然。)

师:能镶嵌的图形在一个拼接点处有什么特点呢?

生:在一个顶点处,可以构成360

生:相等的边互相重合。

师:这两位同学的回答结合在一起,就非常全面了。

师:用全等的五边形能镶嵌平面吗?请说明理由生:不能!

生:因为在图形的每一个拼接点处,无法用五边形中的某些角构成周角。

生:可以,因为全等的任意四边形能够镶嵌。

【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价值所在。】

(三)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研究。

生:在一个顶点处用3个等边三角形和2个正方形可以镶嵌。

(四)作品欣赏:

师: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人脸还是花瓶?

生:花瓶!人脸!!花瓶和人脸!

师:这幅图片是由人脸和花瓶镶嵌而成!

六、教学反思:个人认为,数学综合实践课不同于其他的数学课,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在信息环境、资源环境中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篇十三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掌握将组合图形通过分割和添补的方法探讨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学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掌握将组合图形通过分割和添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七巧板、答题纸、每小组一张例题一的平面图

课件

一、活动激趣,认识图形

1、课件激趣:猜一猜,这个盒子里到底藏了哪些平面图形?(课件演示图形从盒子里跑出来)复习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学生动手拼一拼:拿出准备好的七巧板,一分钟竞赛,在一分钟内拼出有趣图形。

3、展示学生作品:这些图形和基本图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揭示组合图形的概念:基本图形拼成的图形叫组合图形。

4、生活中哪里还有组合图形?(学生说;课件展示。)

5、练眼力:看看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

(学生试着分一分,老师总结:可见,几个基本图形组合在一起就是组合图形,同样的,一个组合图形也可以分成几个基本图形。运用这样的思想,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二、情景出示,体验探索

3、面积如何求?小组一起研究,在老师发的平面图纸上试一试,寻找计算办法,并计算出得数。(小组内研究、计算)

4、在黑板上展示不同的计算办法,让小组代表讲解本组解决思路和办法。

前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板书:分割法)

第四种方法有什么特点?(板书:添补法)

5、如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呢?引导学生总结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三、解决问题,强化应用

1、请大家运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大队辅导解决一个问题:中队旗到底有多大?

学生在答题纸上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解决方法和计算结果,教学反思《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4、还有两幅组合图形,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面积吗?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四、 小结

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习了那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要根据图形本身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分割法或添补法)。

五、趣味思考题

组合图形的面积

分割法添补法

本课的教学遵循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突出了转化思想,能够结合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加强了数学的乐趣。

一、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辨一辨,认识组合图形的特点。

学生用七巧板动手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本事这个类似游戏的活动就充满了挑战和趣味,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学生把不同的基本图形拼在一起,就是经历了组合图形形成的过程,对于组合图形的特点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把组合图形分割成不同的基本图形打好了基础。在认识了组合图形后,又以游戏的形式做“练眼力”一题,让学生把七巧板拼好的作品分成不同的基本图形,这是为新课情境的解决办法做提示,也是为抽象的数学图形的分割做好基础。

二、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在同伴的合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

教师设置情境,请学生四人一小组帮助小华计算客厅的面积。 7m 4m 6m 3m每个小组都可以在平面图上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然后选出不同的.做法展示全班展示,让小组代表解释本组的思路和方法。当时黑板上展出的学生的做法共有六种,经过学生的讲解分析和判断,大家一致拿掉了非常复杂的两种分割方法,并阐明了理由。这个过程很好地把“分割法”和“添补法”进行了展示,并且在不好的展示范例中发现了分割越简单越好计算为上策,以及不论采取什么方法,只要能找到相关数据才是对的办法的结论。这些教学中的重难点都不是老师传授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计算、体验和对比得到的,是学生自己经历了学习的过程,效果较好。

三、课堂练习紧扣生活实际,并注重教学难点的进一步实践。

随后出现的课堂练习,均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来。首先队旗的面积计算,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引起他们的计算热情。同时中队旗这个组合图形可以用分割法或者添补法转化成不同的基本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组合图形计算的多样性。接着计算的零件的面积,则是学生体会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练习的第三题则设置了哪个公司的报价划算的情境,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其后跟着的两道练习,都是不断加强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注重学生的实际问题的解答能力。

本节课没有得到很好突破的,正是在教学难点部分。老师没有吃透教材,对于学生真正的难点心中并不明确。学生用分割法或者添补法转化成基本图形并不存在困难,而是选择了某种分割法或者添补法后能够找到相关的数据来进行计算,这才是突破的重点。首先老师在思想上认识不够,所以在课堂上强调不够;同时教学环节的而设计上就没有注意突出这一点。如果在练习中加入错题分析,以学生的错来引出难点突破,或者加入一道:看分割好的组合图形你需要找到哪些数据的练习,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这样显得重难点突破,集中力量突破,数学课堂的效率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篇十四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32页认识物体和图形。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通过将图形送回家以及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应用意识。

3.初步认识几何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学生抓到可疑的图形,然后全班一起验证,一起破案,教师印上印泥,在投影下和学生一起辨别凶手。若学生说错,教师也印到纸上,加以验证。)

1.认识这些脚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这么多脚印,我们给他们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他们。

2.老师这里啊,还有几个平面图形。(出示平面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把它们送回家。

a.学生将每个图形送回各自的家。

b.评一评,送对了吗?

c.说一说,根据什么来送的?同一家的图形分别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而且是方方正正的

正方形:有四条边,也是方方正正的,并且四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三条边

圆:没有尖尖的地方,非常圆

1.用图形进行创作。

a.同桌互相合作,利用手中的各种立体图形,在纸上画各种图形,使他们组合成一幅漂亮的图画。比一比,哪一组的画最漂亮。

b.统计图形个数。将每个小组的作品分别展示出来,并统计每幅图中图形的个数。

2.先依次说出图形的名称,再观察每行中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3.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图形。

学了今天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填一填。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篇十五

教材把认识平面图形的内容编排在《认识立体图形》之后,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些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等环节的学习活动,既注重了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体会“面”在“体”上,并初步感知它们的特征。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在“找一找”这一环节上,学生通过找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对图形进行了分类,并且初步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为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尽管课前我认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但课后感觉还是有很多不足。

1、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过程中,给予学生鼓励的形式有所欠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的鼓励形式要多样化,努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语速偏快。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让自己语速放慢,让自己讲得清楚,让学生听得懂,学得认真。

3、课前准备还不足。一些自制的图形卡片颜色不够鲜明,不够丰富、拼图样式太过简单,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平面图形说课稿篇十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2、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和协作精神。

3、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玩中学,学中玩,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四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体验面与体的不同。

课前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若干;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若干;课件。

案例

一、引入:“交朋友”。

师:开学到现在你们已经结识了许多新的好朋友,徐老师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

那你们知道我——这位大朋友的名字吗?

今天,我们这儿又来了新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和它们交朋友呢?

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那你们想不想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评析:根据小朋友喜欢交朋友的特点引人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新朋友”

1、你认识它们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

评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2、那它们长什么样子呀?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不要求完整,能说出点意思就行。

3、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做完游戏你们就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玩搭积木游戏。搭积木小朋友在幼儿园时经常玩的,不过,今天在玩之前徐老师提一个要求:先要用手摸一下这些物体的每一个面,然后再搭。

(2)小组活动。

(3)欣赏各小组作品。

(4)这些新朋友都藏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哪儿能找到它们呢?一起来找找。

(5)各小组讨论:老师走下来倾听、指点、鼓励。

评析:通过玩搭积木的游戏,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4、小朋友,我们来给这些新朋友拍张照好不好?有没有办法?用什么办法?

(1)讨论得出方法:把积木放在纸上,用铅笔描下来。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提示有印泥、橡皮泥)

(2)小组活动。

(3)说说你用什么形状的积木画了一个什么图形?(课件出示)

评析:通过给新朋友拍照片的活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画出的是圆。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归类:请小朋友把描画下来的图形整理一下,分分类。

让学生说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评析:有对比就有鉴别,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能正确区分图形,避免思维产生混淆。

把儿童引入生活场景,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以及平面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儿童进入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摸、描、分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

三、加深认识

1、找一找

其实,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室里就有很多,让学生给这些图形分别找到家。

评析: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认识,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拼一拼:

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设计一幅美丽地图画。

展示作品,进行评价。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引发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形式组织教学,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合作与互助,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录下来,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一下。

反思:

1、把数学还原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幼儿园和平时生活中已经多多少少见过或听说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对这些图形他们并不十分陌生。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他们早已玩过的搭搭积木游戏,只是教师在此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在搭之前先摸一下这些形体的每一个面。学生在“摸、搭”的活动中,有了真切的体验,更有了新的“发现”。这是以前玩积木时所没有留意的。知识的得出,没有一种突然的感觉,不需花费太多的功夫,只需教师稍稍一指点,学生细细一琢磨,与生活经验一联系,知识就很容易地在学生的游戏中得出来了。

2、一改以往的奖红五星、小红花的方法,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作为奖品奖给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学生学习情绪非常高涨。

3、以借“交朋友”之线索来串联知识,(叫什么名字——图形的名称;长什么样子——图形的特征;住在什么地方——体会面在体上;给新朋友拍照——感知立体与平面的关系;给新朋友找家——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又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标签:认识   平面   平面图   图形   课稿   精选   16篇  

本文永久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