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2024年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一等奖(大全15篇)

分类:范文大全日期:2024-02-04 06:39:39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一等奖篇一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急得都快要哭出来了。但是它还是振作起来去借尾巴。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它看见小松鼠长着蓬松的大尾巴,在树上跳上跳下。小壁虎说:“松鼠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松鼠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当降落伞,可以平平稳稳地跳到树下采果子。”小壁虎告别了小松鼠,又向前爬去。

小壁虎爬呀爬,忽然听到“笃笃笃”的声音,抬头一看,只见大树上有只啄木鸟正在帮大树婆婆捉树干里的虫子。小壁虎说:“啄木鸟哥哥,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啄木鸟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支撑着身体,这样才能用力地捉虫。”

小壁虎爬呀爬,看见一只小鹿欢乐地在它前面蹦蹦跳跳。小壁虎说:“小鹿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鹿说:“不行啊,碰到危险时,我要用尾巴给朋友报警的。”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垂头丧气地爬回家。它把借尾巴的过程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妈妈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原来,壁虎的尾巴掉了以后,还会长出一条新尾巴。

《壁虎借尾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一等奖篇二

1、说活动设计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喜欢动物的基础上,探索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了解它们的尾巴的作用,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

2、说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的指导和活动的内容,我制定了适合幼儿发展三个目标:

1)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故,能简单的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3、说活动的重点、难点:

依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状况,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通过理解故事,知道故事中的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难点是:了解身边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1、知识经验准备:

带幼儿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记住一些动物的尾巴特征。

2、物质准备::

课件:

《动物的尾巴》和《小壁虎借尾巴》。

可粘贴的不同动物的身体和尾巴。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文学作品熏陶法等,使幼儿发现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和作用。

2、学法:幼儿在掌握老师教学内容后,可运用游戏操作法进一步探索动物尾巴的不同。

1、听儿歌《尾巴歌》,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做动物的尾巴的形状,边做边进教室做好。

2、看课件《动物的尾巴》,请小朋友说说课件上动物尾巴的象什么,引出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3、播放课件《小壁虎借尾巴》,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启发幼儿边听边思考。

4、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2)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

3)启发幼儿思考:

小鱼的尾巴象什么,没有尾巴会怎么样?

老牛的尾巴象什么,尾巴的作用是什么?

小燕子的尾巴象什么,尾巴是用来干什么的?

4)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后来尾巴怎么样了?

5、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长尾巴的动物:老虎、猴子、小猫等。

短尾巴的动物:兔子等。

伞状尾巴的动物:松鼠、孔雀等。

会飞的动物尾巴的形状:小燕子、麻雀、老鹰等。

6、小动物的尾巴作用真大,我们是小动物的好朋友,应该爱护小动物帮助小动物,有些小动物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请小朋友帮助它们把尾巴贴好。

黑板上贴上小动物,请一些小朋友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贴上。

7、听儿歌,做动作,走出教室,活动结束。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一等奖篇三

1、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2、让幼儿了解小壁虎的尾巴能够再生,有断尾逃生的本领。

3、培养幼儿知道关爱护动物。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1、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壁虎借尾巴的情绪变化。

2、难点:分角色表演故事,感受故事的情境。

1、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小壁虎、壁虎妈妈、黄牛、小鱼、燕子的头饰。

1、出示断尾巴的小壁虎的图片。

1、师: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2、师:小壁虎在抓蚊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它的尾巴被谁咬断了?

1、师:小壁虎分别向谁借了尾巴?借到了吗?

2、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为什么没有把它们的尾巴给小壁虎呢?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小鱼的尾巴可以拨水、老牛的尾巴用来赶苍蝇,燕子的尾巴用来掌握方向。)

3、师:小壁虎到最后有没有尾巴了呢?它怎么又有尾巴了呢?(原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可以再生)

4、师:小壁虎向小老虎借尾巴的时候怎么说的?我们平时借东西的时候该怎么说呢?

1、分配角色,进行表演。

2、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并能准确的进行对话。

将活动中的头饰放到表演区域,幼儿可自已邀伴进行角色表演。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一等奖篇四

《小壁虎借尾巴》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的拟人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一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都很好奇,而且蛇、鱼、牛都是他们熟知的动物,对小壁虎、燕子可能会感到陌生,老师针对他们的认知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难点:

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教法: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学法: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读等方式开展,并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勾画出优美词句。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师:四肢短短,身体扁平;墙上爬行,专吃蚊蝇;尾巴易断,断了再生。

2.学生猜出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3.我们先观看一段无声动画片,学生准备给动画片配音。

4.学生在兴趣引导下,按照要求自由读课文。

(1)画出本课生字词,还要想办法记住它。

(2)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5.交流熟记生字的好办法,以捉迷藏游戏的方式,认读句子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为更好地为课文配音,必须理清文章思: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中有谁,干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等,实际是引导学生充分研读课文。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要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得从哪几个自然段找答案。学生读第1、2自然段。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因为小壁虎的尾巴挣断了,他觉得没有尾巴很难看,所以他想去借一条尾巴”。

2.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从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保护自己)

3.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了解借尾巴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此环节采用“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

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引导学生体会加上“啊”“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以及因为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有礼貌,这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收到教育、教学合二为一的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处。(总结板书)

4.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重新生长的现象叫做再生】这一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对照前文,可知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的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三)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它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

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2.结语设疑。按课文内容延伸设疑,在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讨论:如果以后小壁虎尾巴再断了,还会去借尾巴吗?既紧扣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加以总结,突出难点——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至此,课文思路已经清晰,人物、语言、情感也已明了,为动画片配音的时机成熟,再配以班得瑞清新优美的《清晨》钢琴曲,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四)作业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我设计如下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小壁虎看到长出的新尾巴真开心呀!它要去告诉它的好朋友。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个小故事。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一等奖篇五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ai课件、鱼模型。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说教法学法】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学生分组读对话。再出示小黑板,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称小鱼为“组组”,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吗”不是命令,而是征询,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c.出示句式: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拨水”是什么意思?演示鱼模型,理解“拨水”意思。

总结学法:(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于。

(3)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出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燕子为什么都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cai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这种由事物的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一般规律,再由一般基本规律去解释事物个别现象,即“个别——一般。——个别”,完成好两次推理,给学生渗透一点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同步发展的目的。

3.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扣住“傻”字问:“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有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说:“小壁虎不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道挣断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呢称。”

(2)学习了26课,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四种动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我就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一等奖篇六

霍金说得好:命运是可以挑战的。语文教学同样可以挑战。李xx老师总能对自己的教学发起挑战,并不断战胜自己。在语文课上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一堂好课要全员参加、以学生为本,实现有效交往。

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的学习语言,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李xx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她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全程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李xx老师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出声读、合作读、默读、分角色、齐读等,求学生真正投入读书之中,达到了全员参与。

二、一堂好课要充满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学生的信息反馈。

课堂上李xx老师充满了鼓励的语言,及时纠正学生的发言中不规范的语言,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的精彩用语,进行恰当的点评,既鼓励了学生又给予学生信心,显示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显示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三、总结全文,扩散思维,教学效果要求实而不求全。

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让学生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还是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李xx老师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总之,李xx老师的课堂,反映了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在课堂上有较长时间的且有实际意义的学生活动;教师富于生动而富于情趣的教学语言,这样的课堂常常有震撼人心的亮点。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一等奖篇七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第二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说明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文章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课程计划》指出,中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据此,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

知识和技能:

1、能够正确地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学生的表演,以读为主线,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实践。我根据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自学能力的特点,参照普教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质疑、导学、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教——扶——放”的导学策略和直观演示的方法,合理的处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1、演示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形、声、色的运用与结合,能有效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把课文描绘的内容再现出来,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在学习三至五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接着通过观看多媒体,让学生理解“摇、摆、甩”的含义,这样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培养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体验式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通过参与,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更深刻的感知文章的内容。因此,本课让学生戴着头饰去表演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过程,目的也在于此。

学生由年龄小,理解语言的能力比较差,再加上学生交际面窄,他们学习语文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上,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针对本课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情节多有反复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设疑——朗读——讨论——体会”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表演,加深理解。让学生在接受信息方面受到影响。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3、加大读的份量。读对于学生非常重要,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培养语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叶圣陶先生也十分重视朗读,他认为:朗读可以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去,“激昂处还他于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可以培养语感,而且理解难以言传的文章韵味。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上课之初,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出示小壁虎的图片,并问学生: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为什么它还要借尾巴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接着让学生看书中插图,初读课文。

(二)读演结合,深入理解。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接下来细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一挣、难看”的意思。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没有尾巴多难看哪!”的语气。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抓住“怎样借”重点分析课文,我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这部分主要采用“设疑—朗读—讨论—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注重让学生朗读和表演。

通过细读、品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内心世界,再加上教师抓住重点词语“摇、摆、甩”,让学生用手势去体会动作,学生更能掌握小动物的特点。通过让学生佩戴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头饰进行表演,学生能充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埋下了伏笔。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从而突破了难点。

4、拓展知识,适当延伸。

5、看图复述,发展语言。《课程计划》指出: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看图复述,学生再说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今后的写打下了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紧紧围绕小壁虎借尾巴的起因、结果,来设计板书,旨在理清文章的思路,重在突出关键词语进行设计。

总之,本课设计上能以学生为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在体验中有所悟。发展了语言,陶冶了情操,是语文学习和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一等奖篇八

李老师的这一节课,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注重字词教学,多种方法并用。

李老师在识字教学与学生交流运用了多种方法,更加注重拼音识字和整体识记。当学生拼读出现错误时,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纠正,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引领学生读生字的时候,李老师采用了开火车读、范读、领读、学生领读等多种读法,使学生对生字的巩固达到了最大化。

2、正确理解语文,培养语言习惯

李老师一边亲切地注视着学生,一边微笑着鼓励学生,在李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跃跃欲试,一个又一个完整、精彩的句子在学生的奇思妙想中脱口而出,我们在为学生喝彩的同时也见证了李老师的教学功力。

通过李老师给我们班上课,我看到了很多我的不足,我平时训练还是不够到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上还要多下功夫,我要多向各位老师学习!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一等奖篇九

《小壁虎借尾巴》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课安排了三个结构相同的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朗读,知道不同动物尾巴的用处。本课的教学可以在抓典型段落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他们通过小组互助理感悟。而潘老师的课堂还是有几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的。

潘老师在教授新课之前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学生读,并在读完词语之后让学生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词语说一句话。这样的导入不仅复习巩固了本文的生字词语,同时也提炼了课文的内容,可谓是一举两得。

潘老师在教学3—5自然段时,先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要求,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符号标一标学习内容。(向谁借?怎么借?结果怎样?)再让学生完成要求的同时自主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你从哪里知道?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学法指导,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要求和任务能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漫无目的,同时学法的指导,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效果。

当然再操作中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1、在指导感悟不同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作用时,如果穿插一个语言拓展训练,那么重点的突破就更容易了。小壁虎可能还会向谁借尾巴?可出示一段和文章结构一样的文字,在感受动物尾巴奇妙的同时能充分进行语言积累。

2、学生朗读3—5自然段时,一次性提出的学习任务太过繁多而且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一次用三种规定的符号学生完成有点难度,容易混淆。

3、朗读指导时让一年级的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所取得的效果完全没有教师的直接范读和正面点评来的有效。正因为黄老师在指导朗读时没能充分指导,导致角色朗读的失败,使本堂课的朗读指导成了走马观花,为了角色朗读环节才安排角色朗读。读好对话中的语气这一目标没能落实。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一等奖篇十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ai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提出两个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学生分组读对话。再出示小黑板,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称小鱼为“组组”,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吗”不是命令,而是征询,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c、出示句式: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拨水”是什么意思?演示鱼模型,理解“拨水”意思。

总结学法:(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于。

(3)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出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燕子为什么都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这种由事物的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一般规律,再由一般基本规律去解释事物个别现象,即“个别——一般。——个别”,完成好两次推理,给学生渗透一点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同步发展的目的。

4、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扣住“傻”字问:“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有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说:“小壁虎不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道挣断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呢称。”

(2)学习了26课,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四种动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我就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一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ai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

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学生分组读对话。再出示小黑板,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称小鱼为“组组”,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吗”不是命令,而是征询,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c、出示句式: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拨水”是什么意思?演示鱼模型,理解“拨水”意思。

总结学法:(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于。

(3)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出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燕子为什么都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这种由事物的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一般规律,再由一般基本规律去解释事物个别现象,即“个别,一般。,个别”,完成好两次推理,给学生渗透一点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同步发展的目的。

4、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扣住“傻”字问:“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有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说:“小壁虎不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道挣断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呢称。”

(2)学习了26课,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四种动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我就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板书设计(略)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二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ai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学生分组读对话。再出示小黑板,如果小壁虎这么说:“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这么答:“不行,我用尾巴拨水。”把书上的“对话”跟以上“对话”比较一下,找出不同处,画上圈。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称小鱼为“组组”,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吗”不是命令,而是征询,小鱼也不是蛮不讲理,她也是实在没办法,很为难,并适时指导学生做到与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较好地收到教育、教学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c、出示句式: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是因为小鱼要用尾巴拨水。“拨水”是什么意思?演示鱼模型,理解“拨水”意思。

总结学法:(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于。

(3)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出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燕子为什么都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这种由事物的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一般规律,再由一般基本规律去解释事物个别现象,即“个别——一般。——个别”,完成好两次推理,给学生渗透一点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同步发展的目的。

4、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扣住“傻”字问:“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有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说:“小壁虎不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道挣断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呢称。”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三

霍金说得好:命运是可以挑战的。语文教学同样可以挑战。李xx老师总能对自己的教学发起挑战,并不断战胜自己。在语文课上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的学习语言,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李xx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她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全程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李xx老师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出声读、合作读、默读、分角色、齐读等,求学生真正投入读书之中,达到了全员参与。

课堂上李xx老师充满了鼓励的语言,及时纠正学生的发言中不规范的语言,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的精彩用语,进行恰当的.点评,既鼓励了学生又给予学生信心,显示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显示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让学生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还是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李xx老师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总之,李xx老师的课堂,反映了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在课堂上有较长时间的且有实际意义的学生活动;教师富于生动而富于情趣的教学语言,这样的课堂常常有震撼人心的亮点。

文档为doc格式

-->

-->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一等奖篇十四

1、能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

2、了解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及小壁虎尾巴再生的功能。

3、大胆进行角色扮演,感受表演的乐趣。

1、课件。

2、小壁虎、壁虎妈妈、小鱼、老牛、燕子头饰。

(一)出示断了尾巴的小壁虎那幅图片?

1、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提问:

(1)看了图片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们知道小壁虎尾巴为什么会断呢?请听下面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找找答案吧!

(二)教师边讲边引导幼儿听故事的前半部分后,提问:

(1)听了故事以后,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

(2)小壁虎在抓蚊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教师讲述后半部分,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及小壁虎尾巴再生的功能?

(1)小壁虎向那些小动物借了尾巴?它借到尾巴了吗?

(2)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3)小壁虎是怎样和小动物们交流的呢?

(四)教师边放课件边完整讲述故事,激发幼儿进行故事中的角色扮演。

当开始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时,它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了呢?

(五)引导个别幼儿戴上头饰进行角色扮演,并感受角色中优美的语言。

总结:原来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可以再生,小鱼的尾巴可以拨水、老牛的尾巴用来赶苍蝇,燕子的尾巴用来掌握方向。

(六)延伸活动:找找周围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小壁虎借尾巴说课稿一等奖篇十五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使孩子们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我从三个维度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课文中的9个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能力目标: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礼貌待人

3。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让学生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处和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4。教具准备

课件

5。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用两课时。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以读促悟。学习中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习中利用典型词语、句子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师:四肢短短,身体扁平;墙上爬行,专吃蚊蝇;尾巴易断,断了再生。

2、学生猜出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3、我们线观看一段无声动画片,学生准备给动画片配音。

4、学生在兴趣引导下,按照要求自由读课文。

(1)画出本课生字词,还要想办法记住它。

(2)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5、交流熟记生字的好办法,以捉迷藏游戏的方式,认读句子。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为更好地为课文配音,必须理清文章思路: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中有谁,干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等,实际是引导学生充分研读课文。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要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得从哪几个自然段找答案。学生选第1、2自然段。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因为小壁虎的尾巴挣断了,他觉得没有尾巴很难看,所以他想去借一条尾巴”。

(2)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从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保护自己)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了解借尾巴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此环节采用“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

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引导学生体会加上“啊”“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和因为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

c、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对话。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礼貌,这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收到教育、教学合二为一的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第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总结板书)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重新生长的现象叫做再生】这一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对照前文,可知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4、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

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2)结语设疑。按课文内容延伸设疑,在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讨论:如果以后小壁虎尾巴再断了,还会去借巴吗?既紧扣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加以总结,突出难点——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至此,课文思路已经清晰,人物、语言、情感也已明了,为动画片配音的时机成熟,再配以班得瑞清新优美的《清晨》钢琴曲,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三)作业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我设计如下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小壁虎看到长出的新尾巴真开心呀!它要去告诉他的好朋友。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个小故事。

析: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办法,我想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均能得到发展。

标签:2024年   壁虎   尾巴   课稿   一等奖   大全   15篇  

本文永久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