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2024年尼雅遗址在哪 尼雅遗址导游词(模板7篇)

分类:范文大全日期:2023-11-07 14:45:47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尼雅遗址在哪篇一

大家好,欢迎到草庵摩尼教遗址参观。

距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有一座万山峰,又名万石山、华表山,为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址。因古用草构屋,故曰草庵。摩尼教又名明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始,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比伦安息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创立了摩尼教。其教于唐代传入泉州,称为明教,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现代遗址为元代建筑物,据考古发现,宋代摩尼教已在这里活动。明代禁绝,此处乡民仍以佛教崇拜,保存完整。摩尼教寺紧依华表山麓,内有僧尼住持,原来庵前还有一座佛教寺,已废,近年又重建,焕然一新。花木、果树相映,风景十分优美清净,为一番别致景色。草庵寺依山崖傍筑,建筑形式为石构单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阔三开间,间宽167米,进深二间3.04米,屋檐下用横梁单排华拱承托屋盖,简单古朴。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庵内依崖石雕一尊摩尼光佛,石浮雕摩尼跌坐神像,作圆圈浅龛,直径1.68米,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比较特别。呈现辉绿岩(青斗石)颜色,长方形面孔0.32x0.25米,背有毫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端坐莲坛,面相圆润,眉弯稍为隆起,嘴唇薄,嘴角线深显,形成下额圆突,显得安祥自如;身穿宽袖僧衣,胸襟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平放,手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戌月日记。五行楷书,34字,字径2.5x2.5厘米。在右上角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兴化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目前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一手历史材料

在这草庵遗址前端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残瓷片。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明教会三字,字径6.5厘米左右,其他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明、教、会三个字样,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未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在晋江磁灶为数较多,泉州市区近郊也有同类型的发现,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泉州的摩尼教活动于元代是比较公开性的。说明泉州的明教是以佛为崇拜而盛行的。据传有泉州十八读书士子住于草庵勤奋读书,常于此显现佛的形象,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因此在摩尼光佛坐像两侧有弘一法师手书木刻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清净光明,大力智慧。

无上至真,摩尼光佛。

克晦(公元1524一1590,号吾野,惠安崇武人,能诗善书画,著有《吾野诗集》等)

《万石峰草庵得家字》

结伴遥寻太乙家,峨峨万石映孤霞。

坐中峰势天西侧,衣上梦阴日半斜。

风榭无人飘翠瓦,云岩有水浸苔花。

何年更驻苏杭鹤,静闭闲房共转砂。

诗人黄凤翔(1538-1614,号仪庭,止庵。泉州市区人,名士名宦)

《秋访草庵》

琳宫秋日共跌登,木落山空爽气澄。

细草久湮仙峡路,斜晖暂作佛坛灯。

竹边泉脉邻丹灶,沿里云根蔓绿藤。

飘瓦颓垣君莫问,萧然一榻便崚嶒

以上两位诗人都把草庵当作道教宫庵看待。其诗中还出现太乙仙人和丹灶的词句。

好了,今天我们参观摩尼教遗址到此就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谢谢!

尼雅遗址在哪篇二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类遗存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就发现了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称。

半坡遗址是1953年春在灞桥火力发电厂施工中偶然发现的。现存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发掘面积为1万平方米,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1958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遗址性博物馆-半坡博物馆。半坡博物馆现有2个陈列室和1个遗址大厅。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有石器、渔具、纺轮、骨针、鱼钩、鱼叉等,我们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产活动的各种场面。第二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各种发明创造。

人面鱼纹是半坡彩陶画的典型作品,这一生动的形象反映了半坡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人面鱼纹线条明快,人头像的头顶有三角形的发髻,两嘴角边各衔一条小鱼。此图反映了半坡人和鱼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特殊的感情,可能是半坡氏族崇奉的图腾。

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的陶器之一。它是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漫出。

先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水蒸汽可以熟食,于是制作了陶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利用蒸汽的范例。

~小三峡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

半坡小孩实行瓮棺葬。小孩死后,大人先在房屋附近地上挖个坑,放个大陶瓮或罐,把小孩尸体放在里面,上面盖个陶钵或陶盆,并在当中凿个洞,可能是供死者灵魂出入的通道。较大的孩子则用两个陶瓮对起来埋。孩子埋葬在房屋附近,这充分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眷恋之情。半坡出土的小孩瓮棺共有73个。由于当时自然条件很差,人们的生活十分艰苦,加之疾病流行,小孩死亡率很高。

-->

-->

尼雅遗址在哪篇三

大家好!

20__年的春节,刻骨铭心。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让原本热闹的春节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大家响应号召,静待家中,默默祈祷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此,让我们一起向奋斗在一线的所有逆行者、坚守者致敬!是他们奋不顾身,奋力坚守,守护了我们的平安!

这个寒假,充斥我们耳鼓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武汉封城、确诊人数、一级响应、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疫情防控,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战役”。及至今天,你本该活蹦乱跳地来到重返可爱的校园,拥抱亲爱的老师,但你却端坐家里!因为肆虐的疫灾,还没有彻底褪去,还一点儿也不敢掉以轻心。

我们“蜗居”在家,却依旧能安享天伦之乐,泰然无恙,是谁在保护我们?是谁在帮我们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大战?是白衣天使、军人警察、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他们义无反顾、逆行冲锋在最前沿,与灾难作殊死抗争,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着一首首生命的赞歌!生活在这样的国度,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是最幸福的人!

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做,才不负这个时代?不负我们的国家?不负勇敢者的拼争?我们只有孝父母、敬师长、好好学习励志向上。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才能挺身而出,才能像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一样,为祖国化灾分忧,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同学们,停课不停学,不负好时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要开始特殊的“隔空学习历程”,我们没有日日见面,却心在一起。学校在第一周精心为我们设计主题性研究学习,它包含一件件小任务:有写话作文、填表统计、画画、演唱、运动打卡、家务劳动、拍摄视频!它会是新奇有趣的,也是极具挑战性的!请按照《人民路小学学生延迟开学的作息时间和课程安排表》《新型冠状病毒项目式学习》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家人的管理下,严格作息、不缺勤、不分心,可以提出疑问,也要耐心听取老师的答疑解惑。其后,我们还会开展进一步的网上学习。希望你就像坐在学校教室里一样,主动自觉,积极投入,按时完成作业,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愿我们每一位人小学子,无论身在哪里,都用我们的行动,与老师、与学校、与祖国同呼吸、共努力!

尼雅遗址在哪篇四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江南水乡运河古城——枣庄作客,我姓臧是枣庄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司机王师傅,希望通过我的认真努力和您的友好合作共同度过一个愉快美好的时光,请大家记一下我的联系方式,我的手机号是25025094250,我将24小时开机,大家有什么问题建议请及时跟我联系,请记住车牌和车的颜色,认清导游旗,以免跟错队伍。再有十分钟就到达目的地,先介绍一下枣庄概况:枣庄位于山东省南部泰沂山区西南边缘,苏鲁交界与临沂曲阜相邻,历史悠久的京杭大运河,碧波荡漾的微山湖。今天我带领参观游览的是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山岳型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抱犊崮。

物产:抱犊山茶,优质板栗,柿子,核桃,花椒,杂粮,金银花。美食:特色小吃有:辣子鸡,羊肉汤,菜煎饼,野蝎子,山野菜。

抱犊崮4a级旅游区,位于山亭区枣庄东北20公里处,原名君山,汉称楼山,魏仙台山,海拔584米,鲁南第一高峰,沂蒙72崮之首,天下第一崮,鲁南小泰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665.5公顷,森林覆盖率96.8%,各种植物165科627种,鸟兽类138种,山东罕见的天然杂木林汇集去。典籍中把该山与泰山华山峨山并列为”图经宇内三十二福地“海西第一洞天。

请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下车。

说起抱犊崮的名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山下住着王老汉,无法忍受苛捐杂税,决心到又高又陡的抱犊崮山顶度过残生,但是耕牛无法上去,于是他抱着小牛犊上山,搭舍开荒,饿了就吃松子茯苓,渴了就喝山泉甘露,神清目朗,风骨脱俗,后经仙人点化飞升而去。

山脚下我们就来到了抱犊崮,沂蒙72崮之首,他拔天通地,鹤立群山,如擎天柱直插云霄,雄奇险秀于一身,貌似日本富士山的抱犊崮,崮高90米,有30层楼那么高,不愧是天下第一崮。崮身像高高的圆杯倒扣在山峰上。大家注意台阶,随我上山。

灵峰寺,汉代如来佛行宫,大家可以来烧几柱香祈求家人平安,业有成。

树林,大家所身处的茂密幽深的树林,绿树如茵,是最好的天然氧吧,空气湿度大,是超天然氧吧,空气中负离子含量7.2万/厘米立方。自从来到这天然氧吧,头不痛,手不抖,面色也红润了,难道是变态了?是恋爱了?家家户户都是受益者。

十八罗汉洞,唐代摩崖浮雕,洞内石壁雕刻有佛像浮雕造型生动,情态逼真,共19尊有的已经面目全非,可辨少几尊。

总投资20xx万元的抱犊崮世界生态奇观园,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乐园,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名贵草木和珍惜动物,动物杂技表演,是目前山东省规模最大尚属首家的生态奇观园,该园依据生态理念蕴含大千世界,充分展示奇特景观,生物门类,在这里大家可以普及科普知识,陶冶情操,饱尝大自然的神奇奥秘。

抱犊崮素以天险著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震惊中外的民国大劫案就在这里发生,上世纪初,孙美珠,孙美瑶兄弟在抱犊崮占山为王,掳掠为寇的有3000余人,号称”山东建国自制五路联军“掳掠中外游客在抱犊崮山麓巢云观中,把这里作为山寨堡垒与军阀抗争。

抗日战争时期,罗荣桓元帅率115师挺进抱犊崮山区,建立了鲁南抗日革命根据地,也是铁道游击队的后方根据地,抱犊崮是一座爱国主义英雄山。在我身后的这个小屋,是1935年5月在抱犊崮建立的鲁南第一个山区党支部,大北庄党支部,第一个红色抗日民主政权都在此建立。凭借天险与敌人浴血奋战,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作为爱国主义英雄山,现已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线路。

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气,我们已经登上崮顶了,各位是不是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呢,矗立崮顶云雾缭绕,我们像是来到了仙人琼阁,令人心旷神怡,仿佛幻入仙境。大家看崮顶有良田数十亩,山顶有一个个石池,已经蓄满山水,石池深数尺。看到山顶平野如画桃源仙境的壮观景象你有没有在山上隐居的冲动呢?说不定也会得道成仙,或是占山为王呢。

各位游客,在晴日的早晨登临崮顶,观云海日出,不亚于泰山,只见云水一色,看到东方一片墨蓝的海水,镶嵌于天际之间,只见一轮丹阳冉冉跃出云海,蔚为奇观,故有诗赞曰:峭壁早邀沦海日,方台平宿泰山云。

置身松柏茂盛,苍翠欲滴,奇花异草,满崮烂漫的美丽景色,欣赏了山水相连的气势磅礴古洞仙境,壮观巍峨的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我们的游览就结束了,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常言道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君千里终有别,短短的一天时间,我们共同度过了一段愉快的美好时光,谢谢大家的合作,在游览过程中若有不尽人意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您的意见将是我努力的方向,您的建议将是我改进的目标,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再来我市欣赏我们的春季湖水,夏日荷香,秋天红叶,和冬天的雪光。一年四季的美景等着您,到时候我再来给各位当导游,最后祝愿大家一路平安,合家欢乐,身体健康!再见!

尼雅遗址在哪篇五

尼雅遗址,是汉代西域精绝国古城遗址。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以北大约90公里的尼雅河下游,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qqq,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尼雅遗址位于民丰县卡巴阿斯卡村(大麻扎)以北的沙漠中,是一个以东经82度43分14秒、北纬37度58分35秒为中心的狭长地带。东西向7公里宽,南北向25公里长,散布在尼雅河古河床沿线。近年的考古工作又将遗址区向北推移了几十公里。

在1720xx年前的公元三世纪,发源于昆仑山脉吕士塔格冰川的尼雅河经此向北延伸,那时这里还是一片繁荣的绿洲。1720xx年以来,由于气候和地质的变迁,河床退缩,这里已经退化成为典型的流动沙丘地貌。百年之前,谈到在茫茫的死亡之海中曾存在着这样一片古文明,实属不可思议之事。但百年来的考古成果已经证明,这个“东方庞培城”的存在是铁的事实,留给人们的将仅仅是对于这个事实的来影去踪的考证。

一般认为,沙漠周边居民群落的消亡总是伴随着河流的退缩、改道或其它自然条件的恶化。但对尼雅遗址的考古学,气象学、水文地质学的综合研究表明,尼雅文明的消亡极可能不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异,而是由于军事、社会或其他突变因素引发的结果。这个神奇的遗址为人类留下了千古之迷。

尼雅遗址位于民丰县城以北150千米的尼雅河尾闾,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心地区。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精绝国的遗址。古遗址以佛塔为中心,散布于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5~7公里的区域内。遗址内发现有房屋、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河渠、陶窑、冶炼遗址等遗迹。出土有木器、铜器、铁器、陶器、石器、毛织品、钱币、木简等遗物。此外,还发现了当时炼铁遗留下来的烧结物和炭渣。

在这片狭长的古城遗址中,残存的佛寺、房舍、墓地散落其间,当年的农田、林带、渠系和冶炼遗址依稀可见。可以看出,当年精绝国的居民们以穿城而过的尼雅河为界,分居南北两区,南为豪门,北住平民。但是,家家皆有果园、畜圈和池塘。遗址中心有一土筑佛塔,虽然破败,但古风犹存。

精绝国处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居弱水一方,是个小国。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这里仅“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并在东汉年间“被鄯善并吞,国遂绝”,但是,丝路南道“往来者莫不由此城焉”。奔走穿梭于尼雅河桥头的丝路商人给小国寡民带来了西亚的玻璃器皿、希腊风格的艺术品、印度的棉织物、黄河流域的锦绢、漆器、铜镜和纸这些当世珍宝。

汉晋夫妻合葬墓中出土的蓝底蜡染棉布残片和棉布裤,是我国迄今所见的最早棉织物,尤其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织锦堪称锦中绝品、丝路遗珍。佉卢文书是尼雅考古中最重要的发现,800件出土于尼雅遗址的佉卢文书木简,有文告、信函、指示,内容几乎涉及当时精绝王国生活的每一个侧面。

尼雅的废弃是个谜。古城遗址周围不见河流改道或战乱兵燹的迹象,房屋院落之中没有人迹;大量公文简牍刚刚整理好,还来不及运走;甚至连忠实的狗儿都忘了带走,还拴在家门口的柱子上。尼雅人就这样匆匆忙忙地消失了,只留下沙埋废墟,更留下瀚海荒漠中难解之谜。

尼雅遗址,是汉代西域精绝国古城遗址。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以北大约90公里的尼雅河下游,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在东汉时期,隶属于鄯善。《大唐西域记》称呼为尼壤城。风景名胜尼雅遗址沿尼雅河呈南北向细长形状。东西北三面环绕着高大的金字塔型沙山,南部地势较低。其范围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10多公里,至少可划分为六组建筑群落。古建筑保存较好,房舍废墟分布在干涸的尼雅河东岸,3-1幢集中一起。

地基一般用麦草、牛粪等台泥铺墁,墙壁多为红柳编成再外垠泥土。室内建有炉灶和贮藏窖。遗址内有渠道和古河道的痕迹。游客在去尼雅遗址探秘的途中,还可顺道到古树葱笼的民丰大麻扎去一游。该麻扎位于民丰县城北96千米的尼雅乡,传为伊斯壮教什叶派第六代伊玛目——加帕尔﹒萨迪克的陵墓。最佳旅游时间尼雅遗址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1.2℃,夏季地表温度可达50多度,冬季白天气温在零下5度左右,夜里可达零下30多度。通常10—4月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的最佳季节。历史文化尼雅遗址1920xx年为英国人斯坦因发现,他本人曾四次前来此处勘测,其后美国亨廷顿、日本橘瑞超等人先后对其进行发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对其进行了数次大规模发掘,尤其是1989年后与日本小岛康誉等联合组织的中日联合考察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唐朝玄奘在返回中国时曾经到达过这里,并说这里是交通要道,附近有很多湖泊。但现在的尼雅只是遗址,已经被人类遗弃,因为那里已是沙漠中心,根本不能居住。与楼兰城一样,尼雅的环境变迁同样发人深省。

-->

尼雅遗址在哪篇六

狮脑山,是阳泉市境内的一座名山,著名的“百团大战”就发生在这里。清明节前,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初一全体师生去那里游览。

行至山脚,向山上望去——山势不甚高,但拥有众多山峰,横卧在远方,盘山公路像蛇一样蜿蜒而上,没入群山之间;而那高大的主峰,恰似一颗硕大无比的狮头,因此得名为“狮脑山”。天空中的细雪还在漫天飞舞,群山隐没在飞雪之中,若隐若现,又给这座山平添了几分神秘之色。

踏着逶迤曲折的公路向上攀登,形形色色的树木不断映入我的眼帘:那些树木,有的笔挺,有的匍匐,有的奔放,有的短小…由于是初春,大多数木尚未吐芽,在雪的点缀下,显得遒劲古朴。而那些苍松翠柏,则平添了几分肃穆之气。攀登在公路上,恰似置身于自然艺术博物馆之中,让人叹为观止。

行至山腰,同学们已明显感到了倦意,脚步也拖沓了不少,但没有人停留,鲜红的团旗在前方开路,励志的歌声在头顶回旋,这所有的一切,怎能不使人信心倍增?此刻,风停雪住,大家趁着天气的好转,加快了步伐。

踏入狮脑山公园的大门,青山掩映的纪念馆赫然在目。纪念馆、纪念碑、苍松、翠柏…所有景物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这里的格调除了松柏之外,是清一色的白,白的圣洁,白的肃穆,而我们的活动,就将要在这圣洁与肃穆中进行。

我们站在巍峨庄严的“中共第一城”纪念碑下,举行入团仪式。当我举起右拳时,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从心底油然而生,想起了曾经发生过的战争,想起了令人景仰的先烈们…想到这些,我就忘记了正在飘落的雪花,忘记了寒冷与困倦。宣誓到一半,虽然雪还在下个不停,但我已感受到了太阳的光明与温暖,这正如我的未来,虽然眼前还是一片茫茫,但希望的曙光已经出现。

尼雅遗址在哪篇七

大家好,欢迎到草庵摩尼教遗址参观。

距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有一座万山峰,又名万石山、华表山,为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址。因古用草构屋,故曰草庵。摩尼教又名明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始,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比伦安息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创立了摩尼教。其教于唐代传入泉州,称为明教,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现代遗址为元代建筑物,据考古发现,宋代摩尼教已在这里活动。明代禁绝,此处乡民仍以佛教崇拜,保存完整。摩尼教寺紧依华表山麓,内有僧尼住持,原来庵前还有一座佛教寺,已废,近年又重建,焕然一新。花木、果树相映,风景十分优美清净,为一番别致景色。草庵寺依山崖傍筑,建筑形式为石构单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阔三开间,间宽1·67米,进深二间3.04米,屋檐下用横梁单排华拱承托屋盖,简单古朴。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庵内依崖石雕一尊摩尼光佛,石浮雕摩尼跌坐神像,作圆圈浅龛,直径1.68米,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比较特别。呈现辉绿岩(青斗石)颜色,长方形面孔0.32x0.25米,背有毫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端坐莲坛,面相圆润,眉弯稍为隆起,嘴唇薄,嘴角线深显,形成下额圆突,显得安祥自如;身穿宽袖僧衣,胸襟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平放,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戌月日记”。五行楷书,34字,字径2.5x2.5厘米。在右上角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目前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一手历史材料。

在这草庵遗址前端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残瓷片。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明教会”三字,字径6.5厘米左右,其他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明”、“教”、“会”三个字样,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未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在晋江磁灶为数较多,泉州市区近郊也有同类型的发现,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泉州的摩尼教活动于元代是比较公开性的。说明泉州的明教是以佛为崇拜而盛行的。据传有泉州十八位读书士子住于草庵勤奋读书,常于此显现佛的形象,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因此在摩尼光佛坐像两侧有弘一法师手书木刻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明朝太祖朱元璋依靠明教夺取政权,并采用明教的“明”定国号,但是又担心明教威胁他的统治,即所谓“又嫌其教门上逼国号,寅其徒,毁其宫”。所以明初明教极盛一时又转入秘密活动,融合于道、佛教的民间崇拜。但仍于明正统年刻摩尼教的教义信条(称“四位-体”)于摩崖上:(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劝念

清净光明,大力智慧。

无上至真,摩尼光佛。

正统乙丑九月十三日,住山弟子明书立。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泉州还有两位著名诗人游览草庵题诗于此:黄克晦(公元1524一1590,号吾野,惠安崇武人,能诗善书画,著有《吾野诗集》等)

《万石峰草庵得家字》

结伴遥寻太乙家,峨峨万石映孤霞。

坐中峰势天西侧,衣上梦阴日半斜。

风榭无人飘翠瓦,云岩有水浸苔花。

何年更驻苏杭鹤,静闭闲房共转砂。

诗人黄凤翔(1538-1614,号仪庭,止庵。泉州市区人,名士名宦)

《秋访草庵》

琳宫秋日共跌登,木落山空爽气澄。

细草久湮仙峡路,斜晖暂作佛坛灯。

竹边泉脉邻丹灶,沿里云根蔓绿藤。

飘瓦颓垣君莫问,萧然一榻便崚嶒

以上两位诗人都把草庵当作道教宫庵看待。其诗中还出现“太乙仙人“和“丹灶”的词句。

好了,今天我们参观摩尼教遗址到此就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谢谢!

标签:2024年   尼雅   遗址   在哪   导游   模板   7篇  

本文永久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