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

秋怀朗读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译文

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

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

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

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

门外,

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

屋里,

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

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

吟唱之声逢秋更苦;

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

怀乡之梦入夜屡惊。

石岭关山的小路呵,

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

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

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注释

凉叶:在寒风中的树叶。萧萧:落叶声。散:散播﹑散发。雨声: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

淅淅:风声。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掩,铺散,遮盖。

黄华:指菊花。华,同“花”。

远客:远离家乡的客子。

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秋天的蟋蟀等。黄庭坚《胡宗元诗集序》说:“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眼暂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暂:顿时。

  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诗人从三乡镇移居登封,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战争的形势却日趋险恶。当年九月,蒙军主帅木华华黎集结大军,包围了太原,并攻破了濠垣,诗人面对破碎的山河,怀旧沦陷的故乡,心中抑郁难平。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候虫和寒鹊自喻,抒发了流落他乡的凄凉苦闷和对于家乡的殷切怀念。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元好问朗读
()

猜你喜欢

宗晟一轴水帘图,寄与南舒李大夫。

未向林泉归得去,炎天酷日且令无。

()

卞山苕溪高且清,鲁公祠堂貌如生。言言千古英雄在,吉吉一点仙丹成。

奸臣必欲置之死,天下不敢呼其名。当时节义谁可并,常山太守公难兄。

()

霭霭复霏霏,横霄曳夕晖。

巴人与湘女,相逐买盐归。

()

南山如碧环,缺处苍崖开。当年造物手,办此何神哉。

睥睨倚天壁,千古封莓苔。源源万斛泉,飞出重山来。

()

天清华不注,搔首望,白云齐。想尚父夷吾,雪宫柏寝,衰草长堤。

松耶柏耶在否,只斜阳、七十二城西。石窌功名何处,铁笼筹算都非。

()

工药阶前半吐葩,露枝已入贵人家。

不如庭下无名草,一度春风一度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