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

苛政猛于虎朗读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

注释

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扶着车前的扶手板。

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壹:真是,实在。(4)而:乃。

然:是这样的。

舅: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

焉:于此,在此。

去:离开。

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

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识(zhì):同“志”,记住。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猜你喜欢

不觉朱明变素商,萤穿户牖燕辞梁。

牢愁五鼓尤难睡,薄冷单衣未易当。

()

久悟寻真诀,应为蜕骨仙。寿龄过九十,功行满三千。

旧话皆如约,知心信有缘。相思一杯酒,和泪洒云泉。

()

一从天宝陷凉州,路绝阳关数百秋。谁念弓裘侵紫塞,空馀歌舞在红楼。

将兵古有龙韬略,仗节今无燕颔侯。五鼎元戎方肉食,腐儒何者预军谋。

()

仄径依微落照残,行临绝岭暂怡颜。他年记得耽幽处,烟树参差远近山。

()

巫溪城外雪茫茫,巫溪城内风凉凉。乙亥除夕寒气洌,谁向街头立彷徨。

却是豆蔻一村女,鬓发散乱面无光。低头不语自垂泪,胸前纸牌三尺长。

()

飞楼瞰平津,空翠散遐瞩。山雨暮欲来,萧萧入窗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