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通用12篇)

分类:范文大全日期:2024-03-26 10:48:31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篇一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xx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xx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近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考证存在盲目性:2、先就业后择业渐流行:3、对企业不够了解:4、对薪酬的期望更加现实:5、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强:6、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1、就业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篇二

这次暑假回家,和同学交流,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大家都开始关注就业了,我们口中所谈论的不再是那些衣服,奢侈品了。更多的人开始把眼光放在这几年的就业形势上。现在的大学生普遍都有了危机感,不再觉得自己未来可以不经奋斗,就一片大好了。同时,各个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了。作为即将进入大二的我也开始积极的为自己的就业开始准备,暑假假期间我通过网络,采访了解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以及对现状的原因做出了调查。

我国当前就业形势,20xx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xx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xx年我们国家的本科毕业生就有280余万人,比20xx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xx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就业提高关注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xx年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从20xx年的114万,到20xx年的280万,再到20xx年的496万。据估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将达532万,创历史新高。

大学毕业后工作难找,面临“毕业就将失业”的问题。据数据记载,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是: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27.25%没有找到工作;%不想马上就业。即目前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大体在50%左右。今后,以我们高邮为例,需要的人才将偏向高学历、高技能、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从调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

(二)解决结构性就业难问题是关键企业人士更多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而从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看,大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经济发达地区、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机关”仍然是多数毕业生的首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能够实现这种愿望的大学生的比例其实是很小的,那么多的大学生都在争夺很少的职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职位,这可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剧增长,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的真正原因之一。

正如同企业对大学生建议一样,既然不能改变既定现实,只能首先调整自己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最好适当的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

就业后择业”的话,并不一定是非常合适的就业观念,这方面在用人单位那里已经有所反应。而该确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时对品德的冷落,更是章显出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变,而这种转变值得人们深思,应该引起相当关注。

(四)建立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调查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沟通。似乎看到这样的现象: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上自有一套体系,而这套体系与招聘大学生的单位联系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而建立一种基于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所在。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

首先,大学生们在择业时会比较看重报酬问题。虽然薪水不是我们选择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但是薪水无疑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非2500元或3000元不干”,这曾经是媒体广泛报道的大学生找工作时定下的月薪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大学生就业的工资底线也越来越低,随着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下降,很多用人单位在薪金制度上也有了很大转变:不再以人定薪,而是以岗定薪,更强调员工为用人单位带来的实际利润。

职场中的机会永远不是遇到的,而是争取到的。同时很多大学生认为他所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只是作为他今后发展的一个过度口,积存经验。除了薪酬是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外,工作环境、企业声誉与企业文化、工作富有挑战性、工作的稳定性、户口和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因素也是学生们重点考虑的因素。

大学生对于选择工作时因素的看重,与他们认为的工作意义是直接相关的。在大学生看来,最重要的工作意义是自我实现,其次是生存的必须条件以及个人兴趣所在。而“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有很多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是,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小部分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大半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少数。经常在那里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混口饭吃,先养活自己。

然而,有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上,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很多企业认为目前有很多大学生就业眼高手低,或者嫌工资低。很多学生着重选择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而相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情况不是很好,他们认为某些大学生只是抱着学经验的态度,把小公司作为自己进军大公司的跳板,发展不长,对他们公司的长久发展不利。这也是个非常现实的观点,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应当慎重的考虑。

作为马上就要面临毕业找工作的我们现在必须认识到问题的严峻,同时应去积极的为自己的工作去准备,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我们,我们就要朝那个方向去努力。

1、转变传统就业观念,走向市场。大学生自身必须转变就业观念,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有了足够的就业岗位并不能就可以说消灭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就业岗位的增多,并不一定会带来大学生就业率的相应提高。就目前情况看,并不是没有足够的岗位供大学生占据,而是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不甘心于屈就于某些工作岗位。应当说,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最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无论如何都是不能令人高兴的。但是,大学生自己也必须意识到,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再像从前的毕业生那样,把自己当作社会的精英了。

目前我国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9%,已经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阶段”,现在的大学生,无论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要比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专生还要多。因此,今天的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等、靠、要”心理和“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就业心态;应调整自己的目标,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观念和就业新观念;同时注意提高自身能力,主动多方面寻找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

2、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我们大学毕业生要实现尽快就业,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必须提升整体素质。其中主要的是:

一是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是有艰苦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是有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

总之,未来需要的是适应性、创新意识、综合能力、接受挑战性工作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素质都较强的人才。而对只“专”不活的人、缺乏个性特点的人、缺乏责任感的人和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人相处、人际关系紧张的人则不受欢迎。

总之,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明白,社会不会再象家长老师一样,欣赏你的天真清纯。社会将会关心但不会迁就你这样一个年青的新成员,社会要求你遵守规则,社会期望你劳动、贡献。社会与自然一样奉行一条法则:适者生存。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篇三

进入21世纪,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在进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也不能幸免。过于庞大的待业人群,不断增加的大学生数量和失业率,以及连续不断的国际形势的冲击,浪漫漫,我们新一代大学生将何去何从,中国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作为八零后九零后的大学生,已被深深印上自由的印记,那就突破所谓的传统,惯例,我的方向我做主,我的未来我抉择。

小学初中的懵懂,到高考的拼搏,我们马不停蹄,一路急急冲来。而今,漫步在庸懒的大学校园里,椰风海韵,与爱情、自由的邂逅,一切放佛苦尽甘来。事实是否果真如此?非也非也!20xx年的日子也过了大半年了,事实上中国09年前七个月的大学生就业率仅为68%,千万不要心怀侥幸;而去年全球金融危机还超过一半呢,不要因此就掉以轻心,一个不慎便可能被划归到那不行的三分之一。因此,09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应当是对我们的当头棒喝,惊醒那花前月下,而不是直接忽略。千万不要太多指望家族关系和国家机器,救世主是从来不曾有的,上帝说:“人啊,你当自救。”

海口经济学院即将面临毕业学生

所学专业类型:室内设计、物流管理、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工程造价。

问卷调查50份,收回有效的40份。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倾向,有利于了解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同时,也可以通过了解大学生的择业观的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从而让社会了解学生真正所需,及早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择业观。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下是此次调查结果统计:

1、职业规划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的学生在其大一的时候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在大三之前有进行职业规划的学生仅有27%,由此可以看出有73%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前半段时间是没有进行任何个人的职业规划的,一半以上的同学并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没有强烈的就业危机感。同时,可以知道大部分的学生是没有明确的目标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没有很好的职业规划,对于各位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

2、大学生自身素质的评价

大学生们清楚地定位了自己应该具备的个性品质,他们认为企业看重的个性应该是“勇于创新”(18%)、踏实(17%)、合作(16%)、乐于参与竞争(10%)等,与信息时代倡导的个性特征相吻合。

3、关于所学专业与职业需求

大学生,一定得“专业对口”吗?

那句成语“学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没有得到太多体现。当问到大学生对“专业对口”的看法时,44%的人回答“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30%的人认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适就行”,也就是说有近3/4的人并不强求专业要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学了4年的专业知识。而认为“应该专业对口,在工作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的人只有两成。甚至为了某种原因愿意放弃专业的占5%。经常听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说,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有42.1%的学生选择专业的时候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的,也有31.6%是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选的,但是,却仅有4.7%的人是非常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的,而37.4%的学生也只是有所了解。对于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仅有31.5%的学生是有所关注,有所了解的。从这些数据的显示,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的方向以及未来可能的就业情况是不太清楚的。与此同时,有28%的同学仍然是希望在毕业后尽量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不过也有31.6%的同学认为大学培养的是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拘泥于是否与自己专业相关。

4、就业途径与地点

据调查得出,现今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彩,有55%的同学毕业后是选择依靠自己的能力参加招聘会。但也有17%的同学是希望依靠父母亲戚的帮助的。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对于理想的工作地点,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东部、家乡以及大学所在地。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更多的学生还是比较趋向于大城市的。

5、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现在大学生人很多,竞争很激烈,找工作非常困难,大部分学生更看重的自己的优势是:能很快适应工作以及具有团队合作精彩,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强。为了增强自己的就业机会,大部分大学生会考取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等专业的相关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也有部分学生会选择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同时,还有部分同学选择利用现有资源,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以便为自己以后找工作时服务

6、面对第一份工作与薪酬

面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55%的学生会选择坚持做,做多久不定,培养自己的能力,把它当作追求更高理想的平台。但是如果对第一份工作为不满意的话,67%的学生认为,应该先干着,再抓紧时机再找别的工作,20%的学生表示会试着接受让自己喜欢它,但也有13%的同学认为没商量,重新再找一份工作。大学生对职业的报酬最直接的认识就是工资待遇。在调查数据中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至于刚刚开始工作为的薪酬方面,有23%的学生能够接受的薪酬是1000-2200,47%的学生选择的是2200-3000,21%的学生选择的是3000-4000,仅有9%的学生选择5000以上。

1、关于职业规划的建议

在大学期间,尽早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有所准备。

2、关于处理所学专业与职业关系的建议

多了解自已所学专业的信息,了解其就业方向与专业范围

3、关于就业途径与地点的建议

就业途径可以多样化,尽量扩展自己的就业途径,让自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4、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考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证书以及多参加社会实践,这会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就业竞争力

5、关于面对第一份工作与薪酬的建议

在做第一份工作时,我们要能沉得住气,多学点东西,以后不管是否要在原来的单位工作,至少我们提升了自我。

此外,在我个人看来,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出现,是社会追求片面,盲目发展的必然结果。恢复高考,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的整体素质大大提升,但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家长不由将考大学与光明的前途、有面子联系在一起,再加之大学扩招的推波助澜,教育界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虽然恢复高考给了中国大学一个新生,但中国的大学还是不太成熟,区区32年,是比不上西方雄厚的历史底蕴的,向西方大学学习成为了大势所趋。可偏偏这拿来主义用的不尽如人意,其实在高等教育这一方面,德国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对象。

德国素来以注重办教育而著称,但德国教育所努力的方向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孩子都送进大学。因为大学作为学术研究和教学综合的统一体,它与具体的职业训练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据统计,在教育发达的德国,在15—18岁的青少年国民中有60%以上受过高素质的职业训练,政府为此制定了《职业教育法》、《青少年劳动保护法》和《职业教育促进法》来保障这一制度的发展和运转。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没有丰富的资源做后盾的情况下,德国却能以尖端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精益求精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因而高等教育仅仅集中于大学教育是不够的,教育界应该更加注重职业教育,而社会也该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承认其作用与地位,将其与大学教育平等对待。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4

-->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篇四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广州大学学生

大学生 就业观 调适对策

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广州大学的学生,共计100名,男生46名,女生54名。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这次调查主要以广州大学大三学生为主,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对广州大学学生的调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100%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83%的同学选择在东南沿海工作,因为本学校在广州,所以广东以及东南地区的学生占很大比例,有一些外省或者本地同学处于一些考虑对工作地点无要求,还有少部分同学要求在家乡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不禁让人担心,大学生的自我观念太强,没有太多服务社会的意念,我想这样的就业观念还是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努力,去改变大学生的想法,现在一直都有说支援西部,如果大学生都没有榜样去支援,那还会有多少的人会去。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包括学校,政府,社会和大学生自己。

在问到自己现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状况时,36%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41%的人觉得一般,23%的人选择不知道,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着疑问,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实力存在着质疑。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6%的人可以接受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0%的人则是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24%的人则是因为就业,而无奈接受。这一是个还不错的结果,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执意要找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而是在就业中慢慢地来,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在问到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时,80%的人选择的事3001-5000元,17%的人选择20xx-3000元的范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现在的高职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数是介于中层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理性了。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业所在城市,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有就是工作环境与工作的稳定性。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稳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我们再择业的时候也应考虑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

在问到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时,大多数的人是全选的,可见高职大学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一选项也给了高职院校一些启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通过这些的问题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薪酬介于中层,企业待遇较好,就职地点是:经济较发达地区。

从20xx 年毕业生人数突破600 万以来,每年仍在增加,去年已达670 万,20xx年估计近700万。中国超过700万人口的城市有几个,但我们一年的毕业生却有700 万,再加上近三年未实现稳定就业的,何止1000 万。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是事实,这是社会问题,不是谁可以随便解决的,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却是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毕业了,意味着我们要工作,要独立生活,要赚钱养活自己。一个月没工作,这个月的生活费便是问题。所以——不能哭泣,生活不相信眼泪。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所谓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会上的就业度是怎样的,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去学,去考虑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应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未来的就业方面。以至于,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会是一片迷茫和无知,只是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而不会有所准备。

2.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现在的社会,可以说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多数学生只会一味埋怨,学生太多,就业压力大,却不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就业压力大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不要做无用的埋怨,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采取措施,积极主动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篇五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情绪、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思考了样本的代表性与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xx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取题形式,分为单选与多选。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取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与县镇。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与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必须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证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6.4%,20.5%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明白。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关于升学与工作的选取

在升学与工作的选取上,79.5%的调查者选取工作,11.5%的人选取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取考公务员,还有7.7%的调查者选取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潜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3%。可见,此刻的毕业生在做选取时还是比较慎重的。

4、关于就业地点的选取

调查证明,66。7%的调查者选取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与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与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理解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与沿海发达地区有必须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与内地的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与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与福建省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就业与参加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用心性仍显不足。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与短视,他们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就应透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与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的调查者选取1200-xx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证明,大学毕业生期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期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6、关于对口与心中的期望值

据调查,12.8%的调查者认为会理解,并准备跳槽,23.1%的人会努力适应工作,61.5%的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思考继续深造。2.6%的调查者还没思考好。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此刻的岗位上工作。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此刻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思考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取是留意而慎重的,个人兴趣与专业在选取工作时是占十分大的比重的。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7、求职信

在就业比较紧张的状况下,很大一部分调查者会认证思考自己今后的就业。其中66.7%认真思考过,26.9%的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的艰辛,有5.1%的调查者很少再思考,还有1.3%的调查者想到时候再思考。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与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与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的调查者期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与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关于就业目的

此次调查证明,有大约80%以上的调查者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计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数调查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与为社会做贡献。剩下的2.5%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础。可见,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还是迫以生计的。这也说明啊学生就业观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师的大力指导。

9、关于最关心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怎样与企业的双向选取。调查者在这方面的选取还是很明确的。有53.8%的调查者预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可能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这给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调查者预计户口难解决,24.4%的调查者预计是缺乏社会关系7.7%的调查者预计信息严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选取,11.5%的调查者预计是其他的原因在择业过程中的阻力最大。没调查者选取性别歧视说明大家还是比较相信潜力的。

而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求职者的潜力包括所学的专业潜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

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毕业生的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社会上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比较严重占总人数的78.6%,认为学校、政府、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了解不够的占11.3%,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薄弱、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毕业生的不贴合政策规定的择业行为比较多的调查者占10.1%。

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毕业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

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必须程度上饱与,此刻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与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潜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潜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潜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忙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取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与才华。

五、要敢于应对挫折,不放下,不服输,要敢闯!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能够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潜力,不仅仅要学习书本方面的有字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字之书,这样我们农大学子才会有完美的未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篇5

-->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篇六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会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的。有绝大多数人对就业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75%的人认为就业形式严峻,就业难。17%的人认为形式正常。看来许多人对这问题没有偏离现实。就业形式的严峻迫使大学生在大学里努力的学习知识,严峻的形式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压力。所以,认清形势将会帮助你更好就业。

问卷里提到专业、学校、个人能力,什么对就业的帮助最大。5%的人选择了学校,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这样不公平的现象,或许她的招聘广告上写道“只招211工程大学”。大学的名气对就业确实有影响,但是进入名牌大学的人却是少数啊。总体上来看,其他大学的就业率也不差。11%的人选择了专业,社会上流传“选好学校,还不如选个好专业”。专业对以后就业确实有影响,比如某大学的王牌专业,它的就业率就一直很高。但是就业以后,经常会出现专业不对口。专业只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90%的人赞成个人能力才是就业的最大砝码。有了能力,无论走到那里就有饭吃。但我个人认为,你没有那块敲门砖,进不了那扇门,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光有能力是不行的,你得有一定的资质,文凭。

谈到通过什么方式就业,也不过这几种方式:校方推荐、找关系、靠自己。这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举一个例子,但不是绝对的。一个农村的孩子大学里学业平平,没有被校方推荐就业,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助他,他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找一份工作,但是糟糕的是能力又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失业了。这就是许多大学生失业的原因。15%的人认为就业要靠父母和亲戚,这是走向岗位的捷径。81%的人凭自己的实力找工作,这是当下最普遍的现象了。什么北漂一族,下南洋啊……都是大学生为了工作,靠自己在外面打拼。多么鲜活的例子。只要是自己愿意,凭自己的双手肯定能够为自己谋得一席之位的。

大学生对工作的初期月薪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45%的人定位在1000~1500元/月,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我看到的啊,普通的洗碗工月薪是800~1000。那么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定位就是比洗碗工高那么一点,这也是因为就业难造成的问题。许多毕业的大学生认为能够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幸运的啦,慌不择路,什么职业都可以,最紧要的是能够有钱可赚啊。1500~3000元/月,这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的啊!46%的人对自己的期望就在这个层面,当她们出入社会后会发现许多现实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驰。合理的定位将会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面,就业的机会也会更多。

究竟在哪里就业也困扰着很多大学生。选择家乡还是外地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虑。家乡,是自己出身的地方,那里有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在家乡工作的话,适应工作的速度肯定会很快,自己的亲人也在那里,可以提供很多帮助,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在异地工作,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大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弊在于,大学生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可能对气候不适应,没有亲戚朋友,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面临危险。59%的人选择在家乡就业,18%选择在外地就业。看来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检验不仅局限于家乡,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外地,在那里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自主创业越来越成为当下流行。我们会在报子上看到某大学高材生卖猪肉,某大学生卖包子……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个两个,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了。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一石二鸟的举动。一是缓减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二是解决自己的就业的问题。59%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显然很多人对就业也是有两手准备。光靠企事业单位来吸收毕业大学生肯定是不够的,如果还是一味的等着招聘的话,那好比在抹杀机会。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工作的渴望的结晶。

中国经济体的壮大,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中国带来了可观的gdp,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大学生就压苦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不是一两年的事了,是中国长期积累下的问题。经济的壮大,对人力需求增多了,高科技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走上了这座独木桥,在激烈的竞争中失业。严峻的形式依然没有改变,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的。

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苦难的问题呢?教育体制需要改革,高校扩招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问题之一。中国的高校扩招,生产出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大学生的价值也在不断的贬值。高校只知道扩招、再扩招,收钱,还是收钱。他们有为自己生产出的产品想过吗?到底销路怎么样啊?厕所里的环卫也是大学生。高校理应制定出一套方案解决这个问题。企业法人应该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企业的,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大学生人才的。所以他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企业是解决就业的一大支柱。只是靠外界因素是完全改变不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大学生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现在的就业形式多种多样,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自主创业、当村官……关键在于自己,转变了就业观念将会更有利于就业。所以,提升自己,把握机会,就业就不再是难事。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篇七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情绪、就业效劳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思考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xx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取题形式,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取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和县镇。

1、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拟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必须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那么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证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6.4%,20.5%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拟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那么表示不明白。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顶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顶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取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取上,79.5%的调查者选取工作,11.5%的人选取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取考公务员,还有7.7%的调查者选取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潜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拟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拟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3%。可见,此刻的毕业生在做选取时还是比拟慎重的。

4、关于就业地点的选取

调查证明,66.7%的调查者选取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兴旺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拟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开展时机多,并且理解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兴旺地区有必须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遥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兴旺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兴旺地区的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效劳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积极性仍显缺乏。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当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就应透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关于薪酬标准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篇八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本,是我国的长期战略任务。与此同时,中国人口众多对于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力严重过剩。在高等院校扩招的今天,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外语类院校学生更是因就业竞争力不足,就业市场供需不均衡等原因而面临就业难题。根据三所北上广最具有代表性的外语类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xx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外语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对关系到分配公平、有效人才配置与社会和谐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针对各高校提出相关建议。

在20xx年度中国高校英语工作能力排名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以高分优势夺冠,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则以分别位列第2名、第20名。身为外语类院校中的佼佼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无疑代表了外语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最高水平。然而,在20xx年中国高校通用就业能力排行榜的前20中,难觅这三所学校的踪影。教育部报告,20xx年的全国高校数量达到727万,比20xx年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28万,可谓史上最难就业年。分析20xx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得,上述三所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20xx年的就业情况的确不容乐观。

20xx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共有本科毕业生1087人,落实去向率98.34%而就业率只有54.82%。同样,上海外国语大学1510名本科生中,落实去向率95.7%而就业率为57.8%。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859名本科毕业生落实去向率99.90%,就业率为86.97%。诚然,就业率不高并不直接代表学生就业竞争力弱,也不能说明就业形势不够明朗。根据就业质量报告可知,签订三方协议率逐年递减的同时,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国内升学率(18.68%)和留学率(24.84%)很高,并且逐年递增。同样,20xx年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继续深造读研137人,出国深造或工作375人,占总人数的35.43%。学生中深造的人数多了,直接工作的人数当然减少。就业率低并不是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的原因。

但是,从1999年开始高等院校连年扩招,高校毕业生规模大幅增加,本科毕业生文凭早已不能满足高端就业市场的需求,这也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北京地区高等院校云集,学生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倾向于更高的文凭来应对客观形势压力同时满足自身需求。而上海地区因其高度开放的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语言优势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无疑是中国留学生的孕育之地。这两所高校毕业生出国人数连年递增,国内升学人数也紧随其后。然而,这一定程度上正代表了高等教育的短板。升学或者出国深造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本科文凭贬值、学业未能满足其提高能力的需求、甚至自身竞争力不足的压力之下做出的被迫选择。这反映了很多外语类院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领域中,学校专业设置不当、盲目扩招导致一些专业市场需求过剩、办学质量不高、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的诸多问题。

至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该校就业率高的同时,其留学(436人)或者国内升学(192人)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少,占总人数的12.92%。基于广东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与上述两所院校的不同倒不难理解。广东一直是劳动力输入大省,并且尽早进入职场的校园氛围浓厚,本科生毕业即就业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根据教育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xx年广东有四十多万高等教育及专科毕业生,其数量远远高于上海、北京。然而,广东省的高等学校研究生数(85180)远远低于上海(134799)乃至北京(268107)。

分析三所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本就少有的本科毕业就业的学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就业面窄且市场需求相比于综合类、理工类院校不容乐观。据广东省的20xx年度《就业质量报告》,研究生高于平均初次就业率的学科有4个,从高到低分别为:工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农学类;本科生高于平均初次就业率的学科有5个,分别为工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农学类和医学类。工科类、理科类行业需求大,对应理工科类院校学生初次就业率明显占据上风。而这些行业,外语类院校的学生根本插不上手。然而,除了理工科,经济学,管理学方面外语类院校的学生也只是部分能够参与直接就业的竞争。

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就业行业分布现状为:直接就业的本科毕业生20.04%分布于商务服务业,18.91%金融业,11.58%制造业,6.88%计算机服务业。外语类院校直接就业的人员,大部分来自小语种类或者外语类院校中的商学院或者计算机系的学生。他们能够凭着专业学习(小语种或者商学知识背景)直接就业于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但是其他更小众的语种(冰岛语等)甚至外语类院校中的思想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并不直接对口这些行业。除了极少数学生自学成才(凭着自身英语水平过硬、选修经济先关课程、或者自学编程等方式)、直接成功谋职,其他学生就业几率很小。其次、就业专业相关度不高。很多外语类院校的学生们的确在最难就业年勉为其难找到了一份签订协议甚至三方的工作,然而和他们四年所学专业相关度不高甚至没有。根据20xx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可知,在20xx届本科学科门类中,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的是医学(88%),其次是工学(73%),最低的是法学(53%)。法学作为一名文科中的实用科学尚且如此,其他非实用类文史哲学科的就业相关度可想而知。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系的学生中,只有10%会在新闻领域工作而做公关工作的却有很多。上海外国语大学就业质量报告亦显示,近60%的会计学、葡萄牙语、广告学、俄语、英语、西班牙语等专业毕业生从事与自身专业并不高度相关的工作。而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系的历届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直接进入外交部的凤毛麟角,大多数找到工作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本科专业无关。当然,这不能说明本科学业的无用,只是也一定程度下说明就业市场不均衡,现行教育体制下教学与市场脱轨的现象客观存在。

第三、男女生就业不平衡。外语类院校之中,女生为主体是不争的事实:上海外国语大学20xx届毕业生中,男生277人,女生1233人,男女比例1:4.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中,男生1482人,女生3377人,男女比例1:2.3。然而,三所学校的质量报告中均未提到男女生就业比例的数据,因此笔者不能直接根据报告调研。但是,根据网络和其他实证调研分析可知,如今的就业市场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和实习只招男生或者寻求一定的男女比例,给外语类院校的大多数女生就业带来很大困难。比如,在20x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中,有99个岗位(外语类院校学生可以申请的岗位,并未囊括特殊专业的职位)明确标出适合男性。正因为此,外语类院校的女生考取公务员的选择范围大大缩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生参与国考的录用情况。

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学生个人提升实力之外,外语类院校学生就业情况的改善还需学校方面的重视。研究对象为外语类院校,因此直接向相关高校提出部分建议和思路。

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能够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十分不易,其中有一些经验值得借鉴。比如,该校切实落实广东省提出的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建立三个适度挂钩的机制,将学生就业质量作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院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中考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一级目标。20xx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被列入学校创新强校工程的考核指标,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更进一步。除此之外,提出的就业问题,笔者提供以下几个解决思路:

第一、切实发挥外语优势,锻造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通用就业力。针对外语类院校学生就业面窄的问题,学校应该意识到如今就业形势严峻下,学生就业竞争力不仅仅依赖于英语工作能力和个性心理特征,还在于其他的基本工作能力。外语类院校除了专注于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的同时,在课程设置,社团活动,就业规划指导以及大赛组织等方面对于文科生普遍弱势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甚至思维策略等方面能力有所引导和侧重,从而使学生利用好大学四年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对学生自身的就业面拓宽产生积极作用和影响。

第二、增强外语类院校非外语类专业院系的实力,避免学生泛而不专,专业后劲不足。教育部20xx年发布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强调,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其意在各高校通过专业设置与结构优化,使得专业人才结构得以适应社会需要。提高这些院系的师资水平,支持教学研究项目,实际上是学校着力于学生的专业实力提高的最直接方式。

第三、针对性指导外语类院校中女生的就业,制定相关培养方案,优化职业生涯规划。面对男女就业不平衡现象,外语类院校女生毕业生要寻求高质量就业,就更要调整好个人心态。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应该大力协助女生毕业生客观评估当前就业形势,全面看待行业前景,积极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认真筹备企业面试笔试等。对于在面试或者就业中遭遇歧视的女生毕业生更要尽学校所能,提供一些实质性帮助。

此外,求职不等于就业。三所高校中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都非常小(北京外国语大学1.56%,上海外国语大学4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33%),当然,这也不仅仅是外语类院校学生的问题,各大高校的自主创业率均大大低于签约率。但是,外语类院校要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就不能将自主创业剔除在就业问题的解决方法之外。学校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推出创业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们全面了解创业,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成为学生创业的支柱。同时,学校还应开展创业交流活动,发动校友,邀请专家,企业家等传授创业经验,激励学生从而增强创业的信心与决心。

外语类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的解决,除了依靠国家政策倾斜,学校关注与推出措施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学生就业观念的更新和就业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一方面,大学生要认清所处社会现状和自身定位,才能合理安排四年的大学生活,不荒废学业不虚度光阴。另一方面,大学生需发挥外语类院校学生的语言优势,拓宽国际化视野同时提高思想深度,才能在抓住有限的人生,不庸庸碌碌不碌碌无为。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篇九

作为大二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的开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

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开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遵守以下几点: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言语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问卷工程由浅入深,并注意期间的来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做答;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人的差异。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详见附卷一)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心情、就业效劳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择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和县镇。

1 、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拟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那么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说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6.4%,20.5 %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拟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那么表示不知道。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顶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顶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 、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9.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1.5%的人选择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7.7%的调查者选择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 、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拟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拟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3%。可见,现在的毕业生在做选择时还是比拟慎重的。

4 、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

展时机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兴旺地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遥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兴旺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兴旺地区的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效劳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积极性仍显缺乏。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当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 、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的调查者选择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6 、关于对口与心中的期望值

据调查,12.8%的调查者认为会接受,并准备跳槽,23.1%的人会努力适应工作,61.5%的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考虑继续深造。2.6%的调查者还没考虑好。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择是小心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择工作时是占非常大的比重的。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7 、求职信息

在就业比拟紧张的情况下,很大一局部调查者会认证考虑自己今后的就业。其中66.7%认真考虑过,26.9%的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的艰辛,有5.1%的调查者很少再考虑,还有1.3%的调查者想到时候再考虑。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的调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 、关于就业目的

此次调查说明,有大约80%以上的调查者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计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数调查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为社会做奉献。剩下的2.5%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根底。可见,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还是迫以生计的。这也说明啊学生就业观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师的大力指导。

9 、关于最关心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怎样和企业的双向选择。调查者在这方面的选择还是很明确的。有53.8%的调查者预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可能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这给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调查者预计户口难解决,24.4%的调查者预计是缺乏社会关系7.7%的调查者预计信息严重缺乏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选择,11.5%的调查者预计是其他的原因在择业过程中的阻力最大。没调查者选择性别歧视说明大家还是比拟相信能力的。

而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求职者的能力包括所学的专业能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

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毕业生的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社会上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比拟严重占总人数的78.6%,认为学校、政府、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了解不够的占11.3%,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薄弱、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毕业生的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择业行为比拟多的调查者占10.1%。

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开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毕业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开展。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本人的建议是:

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

六、要敢于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服输,要敢闯!

总之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只是能说了解,要真正读至硕士才可以说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大学生要锻炼各方面能力,不仅要学习书本方面的有之书,还要去生活中读那本无之书,这样我们农大学子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篇十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给09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言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09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预计完成500份问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为96.4%。样本中男、女分别占38%和62%。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他音、体、美学生60人。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76%认为信息量少;21.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不足;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6.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

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

在被调查者周围毕业的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上,46.47%认为就业率在50%以下;24.9%认为就业率在50%-70%;6.22%认为就业率在70%-90%。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而事实上据调查来看0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8%,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选择800-1500元;23.03%选择1501-20xx元;选择20xx元以上的占9.13%。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间,5.39%认为求职薪酬在1001-1500之间;23.65%认为在1501-20xx之间;24.90%认为在20xx-2500之间;28.42%认为在2501-4000之间;认为求在4001以上的,占17.64%。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51.74%,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7.39%、14.35%;6.96%的会自主创业。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仍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占47.30%;23.03%选择中部大中城市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6.64%;16.62%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7.29%;回报家乡有10.87%;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2.30%、6.27%。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关于择业观调查数据显示,21.25%的被调查者希望毕业后一步到位,有稳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业后择业;16.67%不打算直接就业而是继续深造;6.25%打算自主创业。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根据自身发展的水平,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通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断成长。所以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可以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经济收入因素,达55%;考虑自身兴趣和工作环境的分别占35%、32%;43%考虑对事业发展是否有利。58.13%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8.75%认为很重要。在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上,认为所学专业前景较有前途的占大多数,比例为65.15%;7.68%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很有前途。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篇十一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调查】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调查】

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和大学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调查】

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调查】

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调查】

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

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着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

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关于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4

为全面了解山东省大学生当前心理健康状况,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山东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于xx年9月至11月对山东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山东大学生就业心态日趋理性,而且不怕吃苦,希望提高自身能力以应对就业难。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0份,回收率为94%,其中男生372人,女生568人;本科生686人,研究生254人。

在“你希望毕业后的去向是什么”的调查中,33.88%的大学生选择了“在工作中寻找机会深造”,30.69%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24.92%的学生选择了“就业”,还有10.51%的学生选择了出国发展。

调查显示,山东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日益理性。在“毕业后找什么样的工作”调查中,选择“符合自己专长”、“有发展空间”两项的'学生都占被调查者的一半以上,34.36%的学生倾向于找“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工作,选择“无所谓”和“要我就不错了”等选项的学生均占被调查者的2%左右。在“毕业后你希望在哪工作”的调查中,45.98%的学生选择“省内”和“省内发达城市”,23.94%的学生选择“北京、上海等国内经济发达城市”,10.87%的学生选择“回生源地”。

此外,在“你是否能吃苦耐劳”选项调查中,75.11%的山东大学生选择了“可以,吃苦能够锻炼自己的毅力”。敢于吃苦、勇于拼搏仍然是山东大学生的主流精神状态。

“如果能改变自己,你最想改变的是什么?”此项调查发现,38.65%的学生选择了“能力”,19.50%的学生选择“知识”,11.67%的学生选择“习惯”,还有10.33%的学生选择“财富”。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篇十二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间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间题、生活难等间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间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间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3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8年610万、2010年631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役有就业的学生,并且不考虑虚假就业信息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如此庞大的基数已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什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其次,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间题。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学生中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

另外,出现这样现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一一企业。自2009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余波逐渐隐退,就业形式大大回暖。许多的企业虽面临用工荒的窘态,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岗位不匹配、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对毕业生ja是挑三拣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国家虽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调整,但企业配合不积极。如果说每个企业的薪资都和公务员、事业性单位员工基本工资相持平,并为每位员工依法办理象公务员所享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切实做好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与公务员做对比、追求公务员之路现象就会隐退,从而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机制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生活难的间题。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呢?什么都役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学生相关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

另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虽然都有着自行创业的激情,但绝大部分都被这样那样的困难所限制。国家、政府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优抚。但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政策上还存在程序复杂化等多方面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国家、政府应当加大创业资金投放,政策优抚等。应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帮助其融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切实解决创业资金、技术等问题。

最后,我认为,要切实解决好这些毕业生,这就要求无论是那个行业、那个部门都要形成一定的就业比例。政府应一方面规范、提高企业各项劳动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政府诸多职能部门也要有计划、有需要地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可以为企业带来活力与生产力的团体,而不是只把大学生当做劳动力。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不能在心里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弱势群体,我们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牢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努力学习和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只有我们拥有真正的能力和实力,才能被社会和企业所接受,才能创造我们自己人生的辉煌!

(一)、毕业后工作期望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想换2份以上工作。

(二)、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望

大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三)、就业信息和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

(四)、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看到半数左右的毕业生表示在大二、三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大概10%的人大一就开始考虑,剩下的人则在大四或毕业时才开始考虑。在高校职业规划选项中,只有约11%的人知道职业规划并知道怎样规划,而59%的人则不了解职业规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届大学毕业生中,绝大部分的人在大学里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而且,绝大部分人表示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课程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9%的毕业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关的讲座表示满意,但同时有25%的人表示当时学校根本无此项服务。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各高校还未普及,而且课程质量普遍不高,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相关讲座,以及提高提供就业指导质量应该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成为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年复一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也是参差不齐。2014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无疑又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这一问题成了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就业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广东2014年发布了就业形势分析评估。其中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人才就业失衡。总体趋势呈现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专科生供过于求。研究生人数与就业岗位数之比为1:50,也就是说平均50个就业岗位来争抢一个研究生。而本、专科生人数与岗位数之比还不到1:1。可以想见,人才就业失衡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涌现了一些新问题。大学生违约、跳槽的现象开始跃然于水面。违约不仅给企业带来不便,同样也给大学生的信誉蒙上一层阴影。由此,社会上也曾讨论过我们的高等教育方法是否有误。有些大学生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或者想自己创业,所以选择跳槽,这种行为还有待商榷,无法一言而定它是否正确。还有一些大学生不知晓相关政策,从而对企业及单位有一定的误解。大学生表达能力差,无法向企业展示自己的优点。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人生过于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些什么。所以在对待工作上缺乏上进心,缺乏创新能力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些都是现行高校毕业生存在的就业问题。

引发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可归结为两点:一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二是市场的需求。

。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大学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社会上出现许多由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学生用浓硫酸泼熊,震惊全国的马家爵事件。

2014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袭卷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相继倒闭。这场危机同样波及到了中国。我国的市场经济由于开放度有限,所以受损程度有限。不过,这次危机同样给中国带来了很大波动。我们多年以出口商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显现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亏损严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停产倒闭,农民工提前返乡,由金融危机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样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开始裁员,不准备招聘人员了。所以,打部分大学生面临无业问题。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卖肉等等。

面对这一危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前一阵,国家主席胡下阶层时差时说将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为工作重点来做。总理温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学生们交谈。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就业文图的严重性,它与整个是个会的经济政治体制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解决它并不是一个想法,一项措施可以奏效的。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利用科学发展观,长远地,发展地看待整个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有的品质。

标签:学生就业   调查报告   通用   12篇  

本文永久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