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录宗镜大纲[标点本]

御录宗镜大纲[标点本]

《御录宗镜大纲》,二十卷,清世宗胤禛辑,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内府刻本。宋代永明禅师撰《宗镜录》,详述诸经之大意与经论之正宗。清雍正帝将其节录为二十卷,编定此书。雍正帝序云:“昔之本录百卷,以此非繁,而今摘若干,较彼非简。”

摄大乘论译注

摄大乘论译注

无著撰。有三个汉译本:①《摄大乘论》三卷,陈真谛译;②《摄大乘论》二卷,北魏佛陀扇多译;③《摄大乘论本》三卷,唐玄奘译,以真谛和玄奘译本影响较大。是对《大乘阿毗达摩经》中《摄大乘品》的解释论述,从瑜伽行派的观点,概括性地阐明大乘教义教理。为法相宗所依的重要论典。有世亲著《摄大乘论释》(汉译有真谛、达摩笈多、玄奘三种译本)和无性著《摄大乘论释》(玄奘译),皆收入《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南朝佛寺志

南朝佛寺志

二卷。清孙文川葺述,陈作霖编纂。孙文川,字伯澄。著有《读书斋诗集》十卷,多记咸同兵兴故闻,被誉为诗史。陈作霖,字伯雨,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平生留心金陵掌故,著有《金陵通传通纪》等书。六朝以来,佛教盛行,帝王推崇佛教,代有其人。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可见北朝大致。南朝佛寺,仅散见于高僧传诸书中,所有当时的著作,如京寺记、寺塔记,今俱不传。孙文川有感南朝众多佛寺而无志载,遂创其稿,搜采略备,归返道山,志稿留存刘世珩。陈作霖取其残稿,略为补葺,加以订正,乃成定本,付剞劂,即为此本。全书二卷。上卷志吴、晋、宋三代,下卷志齐、梁、陈三代。此志以寺为经,历代异名,附注标题之下,大都详于佛寺史乘。引据群书,则低一格,附注正文之后。此篇不仅可以见南朝诸寺的梗概,即使后来沿革,也予著录。该志梁以前,大都以高僧传为依据,梁之后,多取材于许嵩《建康实录·天朝事迹编》、景定《建康志》、《金陵梵刹志》等书及南朝诸史、金陵类书、名家艺文,凡涉及佛寺,有见必录,计收吴二寺,晋三十七寺,宋六十四寺,齐二十六寺,梁九十二寺,陈十一寺,共二百二十七寺。此编即使有遗漏,也相差不远。惜是书只详载建置,罕及教史。

关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

关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博克的作著,1756年出版。全书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论崇高与美所涉及的快感和痛感以及人类基本情欲》;第二部分为《论崇高》;第三部分为《论美》;第四部分为《论崇高与美的成因》;第五部分为《论文学的作用与诗的效果》。再版时(1757)又加进《论审美趣味》一文,为全书《导论》。孟纪青、汝信将其中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有关章节译成中文,载《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五辑,博克把经验主义哲学原理应用于美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他采用培根所制定的经验归纳法,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经验的事实为出发点来解释审美现象。在美的本质问题上,他认为美是客观的,即“美大半是借助感官的干预而机械地对人的心灵发生作用的物体的某种品质。”他把这种品质概括为七点:小、光滑、渐次的变化、不露棱角,融为一体、娇柔纤细的结构、色彩洁净明快等。崇高的对象的感性因素,其体积一般说来是巨大的,其力量是无限的,其表面是凸凹不平的,其色彩是朦胧晦暗的,其线条是径直的。不过,他还认为对象感性因素的可怖性仅仅是崇高的一个本源,只有对象的可怖性与主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人身安全不受威胁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崇高的对象。在美的观念和崇高观念的起源问题上,他以人类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为基础来探讨美感的根源。他把人的基本情欲分为两类:“自我保全”和“社会交往”。前者是由痛苦和危险引起的,只能引起恐惧的感觉,即痛感。但人和实际危险或痛苦间隔一定的距离,痛感亦可转化为快感,即崇高感。后者是由“爱”引起的,是美感产生的基础。社会交往又分为两性交往和一般交往。动物并不以美感为标准去选择异性,人爱异性固然以异性为先决条件,但同时亦由于异性的“美”,这种“复合的情欲”叫做爱,美感是爱引起的积极的快感。

罗马与中国

罗马与中国

《罗马与中国:历史事件的关系研究》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J.梯加特的部代表作,出版于1939年。这部书突破传统的史学研究观念,提出并使用了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即:针对历史上某一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将与之有较密切关系(在时空上)的历史事件详加罗列,在精细的对比中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该书列举的大量史实表明,在罗书帝国的盛衰期,其本土及北境、东境经常遭受蛮族的进攻、骚扰,而这类“侵扰”,以及罗马帝国主动发起和被动接受的诸多战争,又往往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中国对西域地方的经营及政局变化的影响,从而在理论上将古代东西方的交往(尽管在当时应属于较疏松、较间接的交往)由简单的经济关系上升到复杂的政治关系,使当时的世界形势展现出一种全新的画面……

随军六月记

随军六月记

《随军六月记》内容为第1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士兵的笔记。作者在书中回顾了中英贸易,在新加坡的见闻,舟山之战,占领定海,进攻北直隶,中国的民居,定海的状况,清朝官员,穿鼻之战,与琦善的谈判,调查长江等。《随军六月记》历史价值较高,曾被一些著名的学术作品引用。

尼克松回忆录

尼克松回忆录

从草根之子到美国总统,从顽固的“反共分子”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尼克松缓解美苏关系、中美关系,结束越战,推行废除种族隔离政策,直到水门事件,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因弹劾而辞职的总统。作为跨越整个冷战时期的政治人物,他的一生跌宕传奇,是美国历史上最富争议的总统之一。水门事件一出,他的所有政治声誉一夜之间尽毁。此后的数年,尼克松以在野身份继续关心和介入美国内政外交,直到生命的终点。他去世时,克林顿及四位前总统同时出席葬礼。本书是尼克松唯一的回忆录,内含大量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尼克松的笔记、口授日记记录,对会议、谈话或事件的口授录音,“根据这些录音带提出的报道,比过去的一切报道都更为完整”。从事件中心者的视角进入这本书,你会发现一个更全面、更复杂的尼克松,进而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思想脉络、总结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历史、认识其后的世界发展趋势。

谢光禄集

谢光禄集

诗文集。南朝宋人谢庄(421—466)撰。一卷。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文学家。文帝(刘义隆)时历太子中庶子,孝武帝(刘骏)时累吏部尚书,领国子博士,明帝(刘彧)初,转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能文,善诗赋。原集已佚。今本系明人张溥辑成。收所著诗文四百余首。主张收复北方,反对与北魏议和,要求不限门阀,广泛任用人材。《怀园引》抒怀念中原欲归不得的悲愁,寓元嘉北伐失败之哀痛。又《游豫章西观洪崖井》诗,亦清雅飘逸。《文选》所录《月赋》亦有名。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王司空集

王司空集

诗文集。北周人王褒撰。一卷。褒字子渊,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北周文学家。本传称他“识量渊通,志怀沉静,美风仪,善谈笑,博览史传。尤工属文”工书法。梁武帝喜其才艺,以弟鄱阳王萧恢之女妻之。梁元帝时官吏部尚书,左仆射,江陵陷落后入北周,历官司空,出为宜州刺史,卒于位,时年六十四。梁元帝时,常侍宴赋诗论文于左右,曾作《燕歌行》。妙尽关塞寒苦,梁君臣文士,竞而和之,多为凄切之辞。入周之后,因长于文学,为字文氏所见重,终身未得南返。诗《渡河北》写秋天渡河北上沿途所见,悲凉感伤。前人认为他的诗与庾信齐名,实则不及。然其文名颇高。原有集,已散佚。是集为明张溥辑刊。收诏、表、启、书、序、箴、铭、碑、祭文、文等近三十篇;乐府、诗约五十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荀侍中集

荀侍中集

汉代文别集。1卷。荀悦著。荀悦曾任秘书监侍中,世称荀侍中。荀悦字仲豫,故其集亦名《汉荀仲豫集》。此集系后人所辑,明人张溥刊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所收文章,分“序”、“论赞”、“著述”3类。“序”收《汉纪序》、《后序》;“论赞”收《郦食其谋立六国论》、《家令说太公论》、《贯高张敖论》、《高祖赞》等39篇;“著述”仅收《申鉴大略》3则。书末附《后汉书》本传。荀悦长于论赞,所作特多,有些见解也比较高明。如《昌邑王论》论述“六主”(“王主”、“治主”、“存主”、“衰主”、“危主”、“亡主”)与“六臣”(“王臣”、“良臣”、“直臣”、“具臣”、“嬖臣”、“佞臣”),层层立论,层层加深,最后归结为“其存亡成败之机在于是矣”。全文仅673个字,但其见解之深刻,却为千古不刊之论。《申鉴大略》亦属政治论文。《后汉书》本传称:荀悦在朝,谋无所用,乃作《申鉴大略》5篇,“其所论辩,通见政体”。《申鉴》今存。《申鉴大略》中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如:“致政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者不除,则政未由行矣。”体现了“通见政体”、“论辩多美”的特点。